网文史话 | 西祠胡同(西祠胡同城市)

网文史话 | 西祠胡同(西祠胡同城市) 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邵燕君 李强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为中国网络文学基础史料挖掘梳理成果,由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耗时十年

网文史话 | 西祠胡同(西祠胡同城市)

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

邵燕君 李强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8月

《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为中国网络文学基础史料挖掘梳理成果,由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耗时十年,接力完成。下编“重要网络文学网站简史”,在数百家网站中遴选70家,按重要程度分别撰写词条、简史和专题。对于网络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而言,这是一部方便可靠的案头工具书。

媒后台开辟“网文史话”栏目,将《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各网站词条分别推送,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西祠胡同

(一)词条

中国大陆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社区网站。1998年4月创立于南京,创始人响马(本名刘琥)。在BBS基础上,西祠胡同首创网友“自行开版、自行管理、自行发展”的开放模式。借鉴这一模式建站的西陆论坛(1999年6月)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男频原创网站的总孵化器。西祠胡同在VIP收费模式方面的探索(2003年1月),亦可为中国网络文学付费阅读制度建立之参照。早期的西祠胡同热衷时事,各大时政论坛尤为活跃。众多记者在此开版增强了舆论影响力。文学方面,以讽喻杂文(仿王小波风格为多)和情感散文为主,另有大量时评、影评。2001年6月,应相关部门要求,关闭部分政治论坛并休站整顿,此后成为聚焦南京人生活的社区门户网站。

(邵燕君 田彤)

西祠胡同网站截图

(二)简史

1998年

初春,响马在家开发出西祠胡同雏形。响马时为南京动力专科学校计算机系教师。据其回忆,他在1997年下半年接触了一个名叫珠江路(www.zjl.net)的BBS,从而兴起创建一个更随意的BBS的念头。因为喜欢北京的胡同文化,且常听收音机,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地址“西祠堂巷8号”印象深刻,遂将自己创立的BBS取名为“西祠胡同”。西祠胡同的诞生本是为了售卖软件——响马当时专门做了一个网站来推销自己的软件,西祠胡同只是用以提升网站人气的小版块。但结果是西祠胡同大火,网站反而荒废。

4月14日,西祠胡同(www.xici.net.cn)正式上线。

8月1日,在南京举行第一次网友聚会(版聚)。西祠的版聚传统深厚,并与地缘关系紧密。此时的互联网普及度不高,故新用户常是受老用户邀请的现实中的朋友,这也使西祠胡同逐渐形成了“城市生活社区门户网站”的定位。

11月,举办首次“网友议会”,共21位网友参加。包括响马在内的网站工作人员与部分“斑竹”(版主)、“议员”共议网站发展。

12月19日,卫西谛创立电影影评讨论版“后窗”。“后窗”是中国最早的影评空间之一,卫西谛、张献民、影武者史航(鹦鹉史航)等知名影评人由此成长起来。

1999年

6月,西祠胡同启用新域名www.new.xici.net.cn,推出聊天室“叫魂”功能。此时的聊天室普遍简陋,要与某人私聊只能待其上线后在聊天室“提醒”他。“叫魂”就是一种具刷屏效果的方式,推出后深受网友欢迎。

6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牛吃草(本名刘建平)创办讨论版“记者的家”。2000年9月,一位署名为肖余恨的网友在“记者的家”上发布了一组题为《南京报业歪评》的帖子,引起了南京媒体圈的注意。“记者的家”由此名声大噪,吸引众多记者入驻,一度成为中国传媒业最著名的讨论版,西祠胡同也成为了中国媒体人的重要网上据点。除“记者的家”外,网站上还汇集了如“山西报业”“上海媒体”等地方媒体人士创建的讨论版,其中活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他们既通过网站与同行交流信息,也挖掘新闻热点。推动了收容制度废除的2003年“孙志刚案”、揭露了富士康员工工作环境恶劣的2006年“富士康案”的报道线索,就是记者首先在西祠胡同上发现的。

2000年

2月22日,以75万元人民币现金和作价125万元人民币的股票被e龙收购。

10月10日,南京本地报纸《现代快报》刊登了一则《e龙“西祠胡同”竟开“淫香书院”》的报道,指责网站“疏于监控”。西祠胡同回应表示,“淫香书院”属于秘密讨论版,可以通过技术加密隐藏,讨论版由网友而非网站设置,讨论内容为个人隐私,未经版主和网友的允许,站方不得干涉。在更加平等自由的网络媒介中,小众空间能够以技术手段实现隐秘而独立的生存,但伸张的私人权利也需要和公权力重新磨合。此外,西祠胡同将秘密讨论版视为用户隐私并加以保护的态度,也反映了论坛更认同自己社区平台和部落空间的身份,而非公共媒体。

2001年

3月初,第二次重大改版,确立媒体、文学、情感、聚会等18个频道的社区分类。

6月1日,“自由主义论坛”被关闭,网站宣布因技术原因休站7天。此后,多个时事政治类讨论版被关闭,一批讨论版被降级为秘密版。

8月,响马离开西祠胡同。

9月中旬,“9·11事件”引发西祠网友大讨论,时政论坛“锐思评论”创下单个版块在线千人历史记录。“锐思评论”是西祠著名时政论坛,其版主安替(Anti)更一度是西祠风头最劲的人物。安替(原名赵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学院,毕业后曾跟随响马在西祠做产品经理,同时创建“锐思评论”。2002年,安替加入《华夏时报》,后任《纽约时报》评论员,成为资深媒体人。

10月12日,网友红颜静起诉网友大跃进在西祠胡同上发布侮辱她的帖子,侵犯了她的名誉权,成为国内首例互联网名誉侵权案。法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停止对原告的名誉侵害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在e龙西祠胡同网站上向原告张某赔礼道歉;法院将在一家全国性网站上公布判决书,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给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1000元。此案表明,网民的网络身份开始与现实身份联结,网民须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负责。

2002年

4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爱国者”杯网络游戏CS大赛(南京赛区),一千多名CS爱好者报名参加。参赛者以5人战队形式报名,在南京的8个网吧参加比赛。最终,来自南京大学的SS战队获得了大赛冠军。

6月,《王小波门下走狗》出版。此书由西祠文学讨论版“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出版,其中收录了许多王小波爱好者(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的戏仿致敬文章。

8月17日,在南京举办首届斑竹(版主)大会。会议期间,与会版主和西祠代表围绕网站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如果明天西祠收费,我们怎么办?——首届斑竹大会之后的思考》记录,西祠管理层关心的主要话题是“西祠出书的时机是否成熟”“西祠各版商业化发展能否先行一步”“西祠网站商业化道路的进程”;而版主们关心的则主要是网站能否针对他们的需求优化功能。帖主云-鹤在文末推测,站方的言下之意是“西祠的商业化道路的捷径就是收费,收费之后可以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会后,与会版主对此次会议的记录文章在网站上掀起了关于“西祠是否应当进一步商业化”的大讨论。部分网友表示无法接受,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只要网站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收费也无甚关系。从西祠胡同之后的举措来看,这次版主大会应该是网站实施收费制度前的舆论试水。

2003年

1月1日,推出VIP增值服务,按每月5元的标准收费,成为国内首个建立收费制度的网络论坛。网站发布《关于升级西祠VIP会员的详细说明》,推出VIP用户制度。由于本次改版规定,只有VIP用户才能建立公开讨论版和秘密讨论版,并且注册用户建立的讨论版只有VIP才能进入(甚至身为注册用户的版主也不能进入),导致大量注册用户无法访问自己常去的讨论版,直至1月3日方能访问。西祠方面的解释是技术原因导致前几天注册的网友暂时无法访问,但根据《西祠收费大起底》记者的说法,这并非技术原因,而是网站在遭到骂声一片后,为平息网友的怨言,才在3日凌晨把注册网友也升级到试用VIP用户的级别。e龙总裁唐越表示,“我们从西祠的用户层次结构,看到了发展短信业务的巨大商机。虽然我们发展短信业务起步比其他公司晚,但也不能看着手里的资源白白浪费。西祠实行会员收费制最主要目的就是大力发展短信业务”。他还表示,西祠收费战略启动后,会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公司结构上的调整,不排除把西祠单独注册公司进行商业运作的可能。e龙正等待时机进行上市,达到一定条件后,西祠也会独立上市。然而,VIP制度推出之后,西祠流失大量用户。

6月,“专栏作家”版创立。“专栏作家”是由网友都市放牛和一些在《东方》杂志上撰写专栏的朋友创建,吸引了国内许多知名作者加入,如评论家王干、作家金海曙、专栏作家刘原等。

9月,宣布实现赢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赢利的网络社区。其中,VIP收费是盈利的关键。

12月,入围《新周刊》评选的新锐媒体。

2004年

1月,第三次重大改版,建立20个频道:文学天地、情感两性、都市生活、教育培训、通信电子、电脑技术、游戏论坛、军事时评、爱车一族、自由市场、女性时尚、艺术兴趣、地区聚会、地方院校、影音天地、新闻传媒、经济金融、城市同业、社会人文、体育世界。

11月27日,举办首期“恋恋西祠 快速交友”活动。活动仿照曾流行于美国的“8分钟约会”,挑选8男8女共16名报名网友参加,并使得每两名异性都能交谈8分钟。这是首次由西祠网站官方举办的具有相亲性质的线下活动。

2005年

2月,创始人响马重回西祠,与西祠站长刘辉重组管理团队。

7月2日,7月与冰果雪泡创建讨论版“败家MM集中营”。“败版”建立的初衷是让好朋友可以交换闲置物品,但随着讨论版越来越火,“败版”逐渐成为西祠胡同上的一个线上商品交易平台,并且还创造出了早期的“团购”——团长开团以较优惠的价格囤购商品,定期与团员们线下“分赃”。“败版”的版主还在南京开了家“败家MM超市”,主要售卖化妆品、进口零食等。

9月,开始改版,新版西祠胡同公测。

2006年

6月5日,正式推出“真实网友”。“真实网友”本是西祠胡同在1999年创造出的概念,即由网站实名认证过的网友。早期的“真实网友”是比“注册网友”高一级的级别,享有自行公开讨论版、发布图片等特权。但在网站推出VIP制度后,“真实网友”的核心特权(如建立完全公开的讨论版)便被转移至VIP用户身上。西祠在此时重新推出“真实网友”,主要是为了接下来进一步限制注册用户的权限,以遏制私发广告。

7月3日,宣布修改站内用户权限,不再允许注册用户担任公开版的版主。响马在回答网友质疑时表示,这是为了降低网站运营成本,减轻盈利压力,缓解广告投放对网友的影响。

9月,未婚妈妈意悠然“通缉”落跑新郎,在网络上掀起“人肉搜索”是否符合道德与法律、网络暴力是否可取的大讨论。

2007年

1月,网上商城“西祠大市口”开始试运行。西祠人气高涨之后,有许多商家(南京的商铺以及网友开办的网店)到网站建立讨论版,售卖自己的商品。“西祠大市口”就是把这些零散商业版集中起来的线上商城。

4月22日,10周年倒计时揭幕,西祠线下社区项目“西祠街区”正式启动。

9月27日,联合聚博商务打造的新型网络实体店模式——“西祠胡同·淘淘巷”正式开业。淘淘巷汇聚了西祠上的许多网店,如今依然是南京比较著名的中低端商业区。

2008年

5月,宣布将继续推行用户免费注册,并正式启动城市社区门户战略。此前,VIP服务已经取消(2007年1月),总经理刘辉称:“2003年,西祠曾酝酿通过VIP用户收费,现在看来这种盈利模式并不太合适。”

2011年

8月28日,响马在40岁生日递交辞呈,再次离开西祠。据响马在访谈中回忆,他在2008年时便定下了将西祠剥离艺龙(原e龙,2005年更名艺龙)的计划,并将自己的40岁生日定为计划的最后期限。此时,西祠的剥离依旧没有眉目。

2013年

6月18日,发布《用户发表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014年

10月23日,要求用户实名认证,限定“非真实网友”不能发帖。

2015年

3月19日,江苏紫金汇文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以7650万元人民币收购南京西祠90%的股份。响马在微博中称:“西祠终于脱离了艺龙的控制,可喜可贺!我一直认为是艺龙扼杀了西祠,因为它不允许西祠拥有自己的技术部门,总想着让那个西祠给艺龙旅行网打工(流量导入)。西祠终于属于我们了。虽然江苏紫金汇文总部在常州,但也算是自己人啦。”

2016年

9月23日,被曝全员减薪。

2017年

6月26日,发布《账号实名制认证的通知》,宣布未经手机实名验证的用户只能浏览网站内容,无法享受其他服务。

2018年

10月23日,发布《关于西祠社区讨论版及相关功能清理优化的公告》,称将对三个月内消极管理的讨论版关闭、清理内容,网站运营将把重心转向移动端,西祠胡同小程序功能将全面开放。此帖发布后,人们多将其解读为网站将逐步关闭讨论版,收缩经营。网络上涌现出诸多回忆论坛时代、梳理西祠历史的怀念文章。

参考资料

1. 相关资料来自互联网档案馆历史网页。

2.《西祠胡同就“淫香书院”事件发表声明》,发布于新浪网,发布日期:2000年10月12日,网址:http://tech.sina.com.cn/internet/china/2000-10-12/38780.shtml,查询日期:2018年12月22日。

3.网友“云-鹤”:《如果明天西祠收费,我们怎么办?——首届斑竹大会之后的思考》,发布于西祠胡同,发布日期:2002年8月21日,网址:http://www.xici.net/d6696492.htm,查询日期:2019年1月18日。

4.曹天:《西祠收费大起底》,发布于《E时代周报》,发布日期:2003年1月10日,网址:http://forum.eepw.com.cn/thread/4768/1,查询日期:2019年1月18日。

5.张会来:《西祠胡同成为国内惟一一家赢利网络社区网站》,发布于《江南时报》,发布日期:2003年9月16日,网址:http://tech.sina.com.cn/i/c/2003-09-16/1640234435.shtml,查询日期:2018年12月20日。

6.夏天:《从乌托邦角落到记者的“家”》,发布于新浪网,发布日期:2006年4月11日,网址:http://news.sina.com.cn/o/2006-04-11/10068668420s.shtml,查询日期:2019年1月15日。

7.《西祠胡同继续推行免费注册打造网络社区新盈利模式》,发布于江苏新闻网,发布日期:2008年5月4日,网址为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2008/2008-05-04/1/33633.html,查询日期:2019年1月19日。

8.爆料汇:《终于被艺龙出售,说说西祠胡同的辉煌与没落》,发布于钛媒体,发布日期:2015年3月24日,网址:http://www.tmtpost.com/217285.html,查询日期:2018年12月20日。

9.崔西:《响马回忆西祠兴衰》,发布于新浪科技《人物》,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2日,网址:http://tech.sina.com.cn/z/featurexm/,查询日期:2018年12月20日。

10.小编也追星:《【20周年】响马访谈录》,发布于西祠胡同,发布日期:2018年4月11日,网址:http://www.xici.net/d246688581.htm,查询日期:2019年1月13日。

(田彤)

一条从线上穿越到线下的胡同,

串起论坛模式一步步尝试的线索。

在当下流行的VIP付费制度之前,

西祠胡同引领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请来《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中寻找答案。

本书已于2023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欢迎各位网络文学研究者购买

排版/秦雨洁

Expand and read the remaining 81%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网文史话 | 西祠胡同(西祠胡同城市)

Like (0)
Previous 2024年9月10日 下午1:21
Next 2024年9月10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