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枪迷”,瞧见好枪,比瞧见美人都兴奋。在反围剿时期,李云龙的部队化整为零、积蓄实力,利用游击战和日本军队巧妙周旋。
在此期间,李云龙的部队在日本人和“友军”手上捞到了不少的好处,什么歪把子、快慢机……都是令李云龙垂涎三尺的好武器。
其中李云龙口中所讲的“快慢机”是我国抗日武装对德制毛瑟军用C-96手枪另起的别称。该枪口径为7.63毫米,弹匣容量20发(也有10发版的),有效射程50到150米,1895年由毛瑟兄弟研制,1896年开始量产。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该枪有两种型号,早期是机匣上方10发弹仓供弹,仅能单发射击,最常见,装备数量也最庞大;另外一种是M-1932年版,是改进提高型版本,采用了20发弹匣供弹,既可单发,又能连发射击。其中快慢机便是后者。
“快慢机”又称“匣子炮”、“驳壳枪”,是我国抗日武装最喜爱的手持枪械之一,同时也是“抗日神剧”中出镜率最高的枪械。从1896年生产,到二战前夕,德国生产毛瑟C96手枪超过百万只,其中至少三分之一卖给了中国,由此可见其在中国的风靡程度。
当然,数量多并不代表它便宜。民国时期,快慢机的价格极其昂贵,一千支快慢机的价格便已经达到十二万元大洋之多,平均一支快慢机的价格在一百二十块大洋左右,足够养活普通老百姓五至十年的吃穿。
如此昂贵的价格不要说艰苦朴素的红军,就是养尊处优的国军也无法大规模配装,只有国军高官的亲卫队才有资格配装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
快慢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价值上百块大洋呢?
快慢机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全自动手枪”,它不同于扣动一次扳机只射出一颗子弹的“手动步枪”或“半自动手枪”。只要手指一直压着扳机,快慢机便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射子弹,直至弹夹中的子弹用之殆尽为止,换言之,快慢机就相当于一挺小型冲锋枪,不仅火力猛,而且便于使用,比一般的步枪、单发手枪更加具有威慑力和杀伤力。
张召忠将军曾在节目中“吐槽”我们中国人善于给各种武器取“外号”,并且取得十分准确。
“快慢机”这个外号源于手枪在设计、性能方面的独到之处,快慢机就像是“王者荣耀”中具有两种形态的游戏人物“李信”。枪身上刻有“R”和“N”,分别代表着全自动和半自动模式。
快慢机的机匣上有一个不起眼的旋转杆,旋转杆的位置正好在右手大拇指的握枪处,当战场环境适用于长距离点射的时候,使用者可以用大拇指按动旋转杆将手枪切换到“半自动模式”。当战场环境适用于近距离扫射,或短距离火力压制的时候,使用者可以将毛瑟C-96手枪切换到“全自动模式”。
在“半自动模式”下毛瑟C-96手枪的射击速度慢,在“自动模式”下M1932手枪的射击速度快,故快慢机因此而得名。
事实上,快慢机虽然量不小,但在西方各国的军队中很少装备,因为这种手枪当时推出市场之后,并未得到欧洲国家军队的积极响应,毕竟这玩意在正规战争中,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还很耗费子弹,尤其是自动连续射击时,枪机还要向上跳动,导致后面射击精度快速下降,不利于持续射击。
其之所以能够西方不亮东方亮,在中国大规模装备。主要时由于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是手枪,尤其是德国手枪并不在禁运之列。当时国内各种军阀还有国民政府,由于自身军队重火力和压制火力严重不足,也就是缺乏机枪和火炮,近距离对抗需要一款速射武器进行压制。
毛瑟这款自动手枪正好满足需要,价格便宜,配上20发子弹,火力相当于一款冲锋枪了。所以其得到了青睐大量引进,甚至还让国内军工厂仿制,军队还一度组建了“手枪队”,全员配置毛瑟自动手枪,在战斗中发乎的作用相当于“半个机枪队”的火力。
至于其射击方面的缺陷,中国人很好的采用一种“平射”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咱们在电视看到的那些使用者们,开枪时基本就是把枪歪着拿。
当然了,快慢机不光光是手枪,其还可以当步枪用,一般快慢机都会配备相应的木柄枪托,是江浙一带“木壳枪”称谓的由来,可以将枪与木壳枪盒相连接,实施抵肩射击,不仅提高了射击精度,而且有效射程提高到150米,20发的弹容量。
加上以后调成自动模式,那就是一把突击步枪啊。其在短距离上形成的压制火力比一般的机枪也差不了太远。对缺少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来说,10发弹仓供弹特别是20发弹匣供弹的毛瑟C-96手枪,就成了步兵手中得心应手的一把枪械。
所以当时我军还出现了专门的“手枪队”,其算是我军特种部队的前身。电视剧《雪豹》里面就有着这样的一段历史背景。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