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去世了?
第一次刷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默心中咯噔一下,前几日,华仔才公布全国演唱会巡演计划,怎么会突然离世呢?我们也没有听说他有哪方面的疾病!后来得知,此刘德华非彼刘德华!
01
2024年4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发布讣闻:
原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刘德华教授逝世,享年100岁!刘德华教授自1956年到1967年期间担任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她的逝世是华山医院放射科乃至中国放射届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杰出的放射学导师和大师感到心情无比沉重!
据知情人士透露:
刘德华教授于1979年去美国人Temple大学医院神经放射科副主任,后提升为主任!
刘德华教授病逝的消息流出后引发了网友热议,但大家热议的点不是刘教授生前所做贡献,而是集体跑去查看演员、歌手刘德华的动态,这种现象体现出了人们对娱乐行业的关注,以及对真正有贡献的科学家的忽视!
02
刘德华教授去世后,看到网友们的关注点出现了偏差,有媒体人发出了这样一篇文章:娱乐明星与科学家,我们更应该关注谁?
其实,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有人在问:
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他们宁可关注八竿子打不着,不能当饭吃的娱乐圈明星,也不去关注真正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医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有四个角度可以分析:
第一,明星艺术普及大众,娱乐性强,通俗易懂。科学家做的事情经常被人认为枯燥乏味,实验周期长得不到正向反馈,结果被认为没有意义,并不想去了解。
第二,明星有媒体曝光,作品在电视上天天见,科学家发文章在专业领域的杂志上,1年三篇绝对算高产。
第三,明星大多数长得好看的,大家喜欢看。科学家不一定,很多老头一辈子在实验室,只有发表了重大成果才会引人注目
第四,娱乐界就是为了让你闲的没事,不用烧脑的随便翻翻一笑而过。而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家是不可以用来娱乐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有个误区,大家都觉得明星成功很容易,长得漂亮,唱首歌,演个电影就能红,这是不对的,中国有14亿人,想要当明星的至少有八位数,可真正能够成为明星的寥寥无几
一个人想要成名成腕,一定是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单就是“人和”这一关,就可以淘汰99%的人!能像演员刘德华这样,出道即巅峰,一红就是四十年的,屈指可数!
03
什么样的明星才能笑到最后?一定是那些人设完美,业务能力强的,说白了就是德艺双馨,近几年内娱当红的明星都是这样的,比如刀郎,比如刘德华,比如张颂文,比如游本昌老爷爷
新媒体时代下,老百姓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把人设看得比作品还重要,唯有把人做好了,才有可能进入他们的眼帘!
如果不是“德”字当先,隐退歌坛十年之久的刀郎,怎会一呼百应,一首歌就能拿到数百亿播放量?
如果不是“德”字当先,跑20年龙套,把演戏当生命的张颂文,会凭借“高启强”这一反面角色火爆出圈?
如果不是“德”字当先,出道四十多年,作品质量忽高忽低的刘德华,能有常年出现在老百姓最喜欢的内娱明星大名单里?
刘德华教授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但那些爱岗敬业、爱粉丝、淡泊名利的内娱明星,同样值得掌声和鲜花!从这个角度出发,刘德华教授去世后,大家去关注内娱明星刘德华,并不算跑偏,反倒是体现出了“刘德华”三个字的影响力!
04
关于科学家和内娱明星谁更重要的话题,也有人表示:
很多人活得太艰难了,他们不会追求更为艰难的科学领域,自然不会把科学家当成偶像:而明星,艺人,仿佛是自己的寄托,又那么容易接近,她/他唱的歌,演的戏,随便拿出一样都让自己喜悦,放松
这其实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具体表现,生下来,活下去,这个过程从来不容易,如果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极少露面”,又不带有任何幽默色彩的科学家身上,生活的趣味性就会少很多!
反过来,如果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就能消除一天的疲惫,然后拿出好的状态面对家人和朋友,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当然了,这不代表娱乐圈明星比科学家重要,只是老百姓在他们身上花费的精力有不同罢了!
最后,希望刘德华教授一路走好,也希望身体硬朗的演员刘德华能够勿忘初心,多出好作品!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刘德华,一路走好!(刘德华去逝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