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这两天,支付宝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引发舆论热议。在生成这个账单之前,支付宝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既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也有权“不支持撤销对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
【题目预测】
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中,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你公开分享截图,它默默分享数据,这种不尊重用户的做法,对吗?
【参考解析】
“支付宝账单事件”事发后,支付宝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信息时代,个人生活史正被大数据这位“史官”精准编纂。然而,精准编纂,也就可以精准掌握。网购的痕迹,总会在第一时间以“同类商品推荐”的镜像方式出现在各种网页,当数据如水银泻地般在平台间共享,营销无比精准,却也让生活透明得让人“细思恐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客观地说,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数据的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平台间互相授权分享消费者信息,实现广告精准推送,既能“互通有无”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投其所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便捷不能替代安全。从互联网电信诈骗,到数据库被攻击造成账号密码被盗,因信息泄露酿成的危害早已不是“想象的风险”。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容易,合上却太难。退一步说,即使数据分享不可避免,如何分享就成了关键。用户知情与否,有选择权还是没选择权,有着霄壤之别。
这就涉及一个如何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问题。尽管事实上,99%的人可能都不会读完一份用户协议,但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应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法则。从国际通行的互联网规则看,有“Opt—in”(选择进入机制)与“Opt—out”(选择退出机制)两种机制。对于地理位置、敏感信息的共享,必须经个人点头同意,运营商方能开启;对于精准投放的广告等,只要用户选择退出,运营商就不能再出于精准广告目的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换句话说,互联网的产品设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同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
更深层次上说,服务协议是默认打钩还是用户打钩,关系到互联网企业能否慎用“数据权力”。10多年来,尽管网络安全风险一直存在,但是大众心理依然走出了一条从担心“电子钱包里的钱会被偷走”到无所顾忌随手扫码买买买的折线,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大公司更有操守”的朴素想法。但是,当互联网公司大到成为手握10亿级用户的“数据王国”,如何保证它们节制手中的“数据权力”,如何确保企业“数据权力”不凌驾于个人“数据权利”之上,亟待网络安全法之外,有更细致的规则来立界。
互联网数据规则,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数字生活。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剑指世界级,所要仰仗的不应仅仅是世界级的用户市场,更应是世界级的互联网伦理与规则。只有当每一个参与主体能发现用户更能尊重用户,能重视网络红利更能重视网络治理,网络强国建设才有更坚实的根基。
申论热点:网约车新政“一周岁”
【热点背景】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我国随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网约车合法性的国家。如今这项网约车新政实施已满“周岁”。
【现状】
相比破局之初,现在的点赞声少了很多,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新政的效果挺好,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从实施效果看,网约车新政无疑起到了规范市场的作用。各地在新政落地过程中都对网约车的准入门槛做出严格的限定,一批不适合的车辆被淘汰出局,一批不合格的司机也被拒之门外,显然这有助于市场的规范化运营。实行分类管理以后,传统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各种类型的专车形成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合作共赢,而不是恶性竞争成为市场主流。
但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开始出现。随着大批不合新政标准的网约车的退出,在一些城市,出租车行业又走上了择客拒载、不打表、宰客的老路,而网约车本身的发展也难尽如人意,平台资源高度集中,少部分企业垄断了平台市场,网约车不仅没能带来价格上的实惠,出行上的便利,反而在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带来了价格高企、市场垄断、一车难求的新问题。
【综合分析】
互联网+”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过多的限制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应该朝着最有利市民出行方便的方向,及时作出调整。
分类管理的弊端也在显现,大家都在要求公平,传统出租车在呼吁成本公平,网约车也在呼吁公共设施、机会公平,而它们又同时面临着非法进入市场的车辆的不公平竞争。这些新矛盾又该如何调和?新政在这些方面显示出它自身的局限性来,从长远看这不利于市场内生力量的成长。出租车市场已经不能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格局中了。这就需要我们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提出新的对策。
一项政策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说明政策与现实产生了不协调的地方。人们需要知道这些争议之处在实际运行中是解决了,还是加剧了?目前,这些争议还大多在媒体民间层面,有些意见有道理,有些意见或偏激或片面,需要权威的解读和权威的调查。
一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年时间,成果基本已经显现,而不足也基本藏不住了。需要回过头来评估一下效果,看看目的有没有达到,好的要保持下去,不好的也要指出来。更重要的还是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能否更完善一点,更积极一点,更有针对性一些,更体现社会进步。
评估一项政策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它的实际效果的。就出租车行业而言,简单地说就是有没有让打车变更容易一点,打车贵的现象有没有得到遏止,服务质量有没有得到提高。以这个标准衡量,现实离公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距离,政策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
【提出对策】
政策的制定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也没有哪个政策是可以包打天下的,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作出调整。这一年,传统出租行业在发展,网约车市场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互联网+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过多的限制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应该朝着最有利于市民出行方便的方向,及时作出调整,进一步地发展、完善、进步。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网约车新政一周年,接下来咋办
作者:高路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