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饮食类非遗如何保护?(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

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饮食类非遗如何保护?(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 文前导入 螺蛳粉,一种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的地方小吃。有人对它爱的深沉,有人则是无法忍受。 即便众人口味不同,但螺蛳粉的市场、

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饮食类非遗如何保护?(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

文前导入

螺蛳粉,一种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的地方小吃。有人对它爱的深沉,有人则是无法忍受。

即便众人口味不同,但螺蛳粉的市场、影响力、销量却惊人,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热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小吃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制作技艺纷纷上榜。(完整版名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那里的链接为:

http://epaper.ccdy.cn/zh-CN/?date=2021-06-11&page=3&detailId=%E5%9B%BD%E5%8A%A1%E9%99%A2%E5%85%B3%E4%BA%8E%E5%85%AC%E5%B8%83%E7%AC%AC%E4%BA%94%E6%89%B9%E5%9B%BD%E5%AE%B6%E7%BA%A7%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4%BB%A3%E8%A1%A8%E6%80%A7%E9%A1%B9%E7%9B%AE%E5%90%8D%E5%BD%95%E7%9A%84%E9%80%9A%E7%9F%A5

什么?网红美食也被列入非遗保护啦?

头图:

臭味美食螺蛳粉凭啥入选非遗?

螺蛳粉究竟是啥?想必大家都已或多或少听过其名。毕竟,螺蛳粉可是“臭”名远扬啊!

螺蛳粉就是源自广西省柳州市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主料是米粉,螺蛳,辅料有酸笋、黑木耳等,具有“臭”“鲜”“辣”“爽”等风味。

螺蛳粉也深受全国各地许多人民的喜爱和追捧,目前市面上有好欢螺、合味芳等众多螺蛳粉品牌。

此前,很多人对非遗的印象是濒临灭绝才需要保护的,而本次网红美食螺蛳粉入选又为哪般?

1、文化自信与自觉

近年来,中韩文化之争愈发激烈。

中韩两国网友为了文化归属在网上开展言论战,中国网友注意到,继中国节目被韩国指责抄袭后,韩国节目也开始频频引用中国元素,将“中国风”模糊成“东洋风”(韩流挪用中华文化元素,并企图将中华文化变成泛东亚文化进行传播)。

面对韩国网友团结出征而中国网友只是散沙式抗议的情形,中国网友终于在微博上开通“文化输出现象”超话,希望能通过凝结众人力量,向国人科普抄袭现象来维护中国文化。

而早在2013年,韩国人就成功将泡菜腌制与分享项目列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非遗的保护,我国确实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年,网上又传出韩国准备申遗螺蛳粉的消息。

对此,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霸气回应:螺蛳粉现在是广西非遗,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

一年后,广西柳州螺蛳粉终于成功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本次将螺蛳粉、沙县小吃等美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也可以视为我国越来越重视饮食文化等非遗保护,从与其他的文化之争和文化危机中增强了文化自觉意识,并主动加强非遗保护以加强文化自信和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播作用。

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也在采访中谈到,网红美食的入选主要是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界在关注某一种食品或某一种菜肴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更关注到饮食类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2、饮食背后的传播和社会价值

螺蛳粉从地方美食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还逐渐朝着产业化、工业化迈进,形成了一条百亿产业链。

据央视发布的数据,2020年柳州螺蛳粉的销售收入达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也达到130亿元。

天眼查数据也显示,我国近几年螺蛳粉相关企业注册量攀升。

通过电商渠道和短视频等传播,螺蛳粉在网络上爆火,从柳州市的夜市小吃成长为柳州市最亮眼的城市名片。

螺蛳粉产业的崛起,不仅为当地民众脱贫贡献了巨大力量,还传播了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也介绍,我国本次名录的一大特点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9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的103个项目列入名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

饮食类非遗要如何保护?

螺蛳粉虽然申遗成功,但这只是非遗保护过程的开头,而不能当做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那么,从螺蛳粉申遗来看,饮食类非遗要如何保护呢?

1、申遗是基础

以泡菜为例,中国、朝鲜和韩国三国其实都有泡菜的历史。

2013年和2015年,韩国和朝鲜的泡菜制作技艺先后申遗成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相关项目之二。

爱看韩剧的人也肯定知道韩剧有多爱展现本国的饮食文化,泡菜更是高频出镜。

可见,韩国的泡菜文化,在申遗成功后仍然没有停下传播与发展的步伐。

朝鲜则提出定期修订《朝鲜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保证本国泡菜原料能够得到充足、持续的供应。

反观我国,据考证,四川泡菜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就连韩国泡菜都是从我国传入并演变发展的。

然而,历史更为悠久的中国泡菜如今却“落后于”韩国泡菜,在非遗项目保护上被忽略了。

于是,当别国泡菜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我们的四川泡菜还没能走出国门。

因此,饮食类非遗保护的第一步便是本国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通过这些形式,能够扩大非遗的知名度,提高民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度。

2、非遗的活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上是存续的。非遗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发展进行自我调节,其延续发展是一个活态演进的过程。

比如韩国会在正规学校课程中加入泡菜腌制的课程,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泡菜制作的全过程,加强民众对本国非遗的了解和情感认同。

如今,在我国螺蛳粉保护上,不仅政府在努力,民众也在行动。

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快手上有关螺蛳粉的视频作品丰富多样,仅话题排行榜第一的#螺蛳粉#就有逾40亿播放量。

中国知名的美食短视频博主李子柒也曾拍摄过螺蛳粉制作视频,并上线李子柒螺蛳粉品牌。

同时,螺蛳粉本身也非常易于形成话题讨论,如螺蛳粉臭不臭、螺蛳粉融合粽子、选什么牌子的螺蛳粉等等,另有名人宣传加持,螺蛳粉就变成自带“流量”的一种食物,从地方小吃逆袭成全国性小吃。

王晓峰也表示,“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包括持续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非遗在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非遗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活态、持久的过程。螺蛳粉本次列入国家级非遗也体现了我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比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和他国泡菜文化宣传来看,当一项非遗美食真正成为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能与时俱进,不断宣传、振兴与发展,这样的非遗保护才是可持续的。未来,中国还有更多的地方美食和制作技艺会被发现和保护。

部分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澎湃网、CNMO新闻。

文编:余笙

美编:白妹

推广:王福参

终于等到你!

来,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观察】。文化产业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必备工具。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饮食类非遗如何保护?(螺蛳粉入选国家级非遗)

Like (0)
Previous 2024年7月25日 上午8:49
Next 2024年7月25日 上午8: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