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诗中的风流
盛世大唐,有酒有诗;
一杯清酒,浪漫舒适;
一杯烈酒,激昂壮烈;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诗歌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之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酒中八仙,各色各性
潇潇洒洒,恣意盎然
1
贺知章
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金龟换酒】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唐·李白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后人引为旷达酣饮、倾心结交的典故,宋代刘望之《水调歌头·劝子一杯酒》词中云:”谪仙人,千金龟,换美酒。”自古就有酒徒脱衣沽酒的佳话,汉代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刚回成都时,没钱买酒,脱下鹔鹴裘作价换酒,夫妇尽欢同痛饮。晋代元孚将皇帝颁赐近侍的冠饰金貂用来换酒,为有司所弹劾,幸亏皇帝饶恕了他,未加治罪。唐代官员按品级朝廷颁赐鱼袋,袋上以金银等制成金龟作饰物,三品以上官员为金饰,四品、五品分别用银、铜饰。贺知章为秘书监,得佩金龟,他以金龟换酒,追究起来是犯法的,为了喝酒也就顾不得了。
为了痛快饮酒,贺知章还是囊中常备酒钱的,以免再出现金龟换酒的尴尬事发生。有一次,贺知章出外游赏,见到袁氏别墅林秀宗清,尽管与袁氏不相识,他还是私自进去游览赏玩,并说不用愁坐久了没酒喝,我口袋里有的是钱。贺知章为此写有《题袁氏别业》诗: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曩中自有钱。
这诗成为贺知章时时口袋里备钱买酒喝的佐证。
诗中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贺知章的一生是一种平平常常、日积月累的顺遂,以自身的快乐为首要,恣意狂妄对待生活。
2
李琎
李琎,汉族,唐朝皇室,唐睿宗李旦之孙,让皇帝李宪之子。
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其实杜甫这句诗不露痕迹地引用了一个典故:移封酒泉。晋武帝有个叫姚馥的马官儿,极好饮酒,又特别爱读书有才华。晋武帝登上王位后,要将他封为朝歌县令,说朝歌之地有的是美酒,这下可以满足他了。然而姚馥却说:朝歌曾是殷纣王酒池肉林败国之地,自己在那里当官还喝酒,这不是把皇上当成纣王了吗。晋武帝听了很高兴,便改封他到酒泉当太守了。
所以,杜甫说汝阳王“恨不移封向酒泉”,必然是说他欲借酒而远离昏乱的政治。汝阳王绝不是昏昏酒徒,心中定有难以施展的政治抱负。
3
李适之
694 ~747年,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他于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罢相》)
“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4
崔宗之
本名崔成辅,字宗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宰相崔日用之子,饮中八仙之一。
出身博陵崔氏第三房。相貌英俊,玉树临风,袭封齐国公。历任左司郎中、侍御史,坐事谪官金陵,不知所终。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崔宗之最崇拜的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是一种“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除了在玄学理论、诗文方面有所影响,更多表现在他饮酒纵放、横决礼俗的人生态度方面。对于阮籍这个偶像,是有样学样。崔宗之酒酣之时,看到庸俗之人,无论势位高低,皆以白眼视之,然后顾左右而观青天。也是受了阮籍的影响。这一官家子弟,世袭父亲封位,却不能同自己父亲崔日用那般做出一番政绩,还被贬谪,心中恐怕甚是苦恼。尘世上总有外表活得风风光光,看似逍遥,不问世俗的人,又怎知是受了何种伤痛悲哀才急于逃脱红尘,借酒一展眉头呢?酒斗三千,心却像个明镜儿一般,醉中人方才是世间上最清醒的人呀!
5
苏晋
676-734年,字号不详,雍州蓝田县(今陕西省蓝田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兖州都督苏珦之子。
出身武功苏氏,爱好属文,作《八卦论》。举进士出身,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负责撰写制命。出任泗州刺史,袭封河内郡公。开元十四年,迁吏部侍郎,负责选官事务,颇有时誉。开元二十二年,迁太子左庶子,卒于任上。
苏晋自幼聪明,以文章知名当世。早年学佛,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妨其饮酒之真。苏晋家中,特设一间“曲室”,作为饮酒的地方,称酒窟,每天带朋友来饮酒,不醉不休。
杜甫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宁愿用长久的修行换短暂的一醉。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过贾六
主人病且闲,客来情弥适。
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
昨来属欢游,于今尽成昔。
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
6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御用文人李白善于作诗,且有酒必有诗,在长安的集市上散尽千金之后,摇头晃脑地一挥而就,然后呼呼大睡。一次玄宗同杨贵妃同坐沉香亭,意有所感,命人召他去赋诗,他半醉半醒地一动不动,自称酒仙。被生拉硬扯地来到皇帝面前后,仍意犹未尽,皇帝命人泼了他一脸的凉水,笔墨伺候,不一会儿,一首著名的组诗便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7
张旭
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酒刺激了张旭的书法,当处于创作“泄洪”状态的他们,处于“相逢无纸笔”的尴尬,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支笔,饱蘸狂狷的墨水,在尘世的宣纸上,“挥笔如流星”般一气呵成胸中的激情。从时机言,这才是创造的“癫疯”——巅峰状态。此状态若失,创造的灵感和激情也就退潮了,“清景一失后难摹”,“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所以,酒醒的张旭复观其“醉书”,“自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可见出酒中得来的神来妙笔,是匠人们终生也摹不出的。现代大画家傅抱石先生有一“往往醉后”的书画闲章,反映的也是对醉后作品的重视。可以说,酒神有时就是艺术之神,生生不息地为中国艺术造就血液。
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李顾,写了一首《赠张旭》五言古诗,生动地描绘了他的精湛技艺和狂放不羁的性格:“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朝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含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接,右手执丹经。目视實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目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杭。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鉱。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8
焦遂
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得意人生,需开怀畅饮,以酒明志,化作满腔豪情;失意人生,需细细品味,以酒诉愁,化成珠珠泪滴。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究竟是真醉还是假醉,已无需争辩,用醉酒看人生,能看人间百态,世事无常,如梦如幻,在虚境中感受真实的情感。
END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快速提分,贴心陪伴—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