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蒲团》,又名《觉后禅》,共四卷二十回,是我国一部历史名著,但因其中露骨的性描写,而与《金瓶梅》一起被视为禁书。《肉蒲团》原版署名为“明、情隐先生著”,“癸丑仲秋,未仓拾翠阁印行”,作者实为李渔。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曾在南京居住多年,其居所就是位于城南门东的“芥子园”。
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1650年至1677年 (顺治十四年至康熙十六年),他主要生活、著述在金陵。李渔一生著作甚多,著有戏曲《十种曲》,其中的《风筝误》后来被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改编为《凤还巢》,至今还在戏曲舞台上受到欢迎。小说方面有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李渔生平有戏剧、造园两绝技。在他一生中构筑的众多园林中,以芥子园最能代表他的造园才能和思想。芥子园以其卓越的造园艺术和巧思横溢的园林巧异,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渔是个“富二代”,妻妾成群。由于他不能“雨露均沾”,在长期的性饥渴中,他的妾室确实有发展为同性恋关系的。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似乎允许这种女同性恋现象的存在。因为,中国古代男人可享“齐人之福”,是整个封建道德体系所认同的,也是这个男人在社会上值得骄傲的资本。 李渔身处明末清初乱世,纵情酒色,游戏人生可以理解,那么能写出〈肉蒲团〉、〈怜香伴〉等情色小说也在情理之中了。
芥子园位于(中华)门东地区的老虎头,与晋时周处的子隐堂相邻。“芥子园之地,不及三亩”,“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须弥是佛教传说中的神山,既高且大,宝光四射。而芥子园虽小如芥子,却能容纳须弥,境界之美,内涵之深,不言自喻。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代名园,自李渔移家杭州后,几易其主,迭经洗劫,终于湮没。太平天国后,“蒋百万”靠赶驴子发了财,在老虎头盖了很多房子,规模不亚于“99间半”。李渔的芥子园正好紧挨着“蒋百万”的房子,“蒋百万”财大气粗,一口气买下了芥子园,当作自家的后花园。到了民国初期,芥子园已是一片菜地,毫无昔日踪迹可寻。
南京芥子园虽已消失,但《芥子园画谱》却传承至今。当年李渔在金陵期间靠刻书卖文为计,开办了一家书肆,店名就叫“芥子园”。当时的李氏芥子园书肆与胡氏十竹斋、汪氏环翠堂都是金陵的名肄,刻有多种版面书籍,或以戏剧小说插图闻名,或以画谱、笺谱著称,刻印都很精致。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画家王概等编的《芥子园画谱》至今流传。
本文改编自陈宁骏、欣辰编著《解读夫子庙》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