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又联合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9月,人民日报出台社区商业发展支持政策,功能完备、服务完善、层次多样的社区商业体系,不仅能够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也能完善城市商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品质。
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中指出,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站)、微型消防站、体育健身设施、家政服务点、维修点、便利店、菜店、食堂以及公共阅读和双创空间等。开展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面积条件达标监测评价。
这些政策和新闻都在告诉我们:大力支持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经济的发展。疫情这两年,社区的实体商业集体受到冲击,所以在疫情逐步好转后,社区实体商业将迎来春天,各业态也将逐步丰富起来。
协同社区居民共同治理
社区经济覆盖面极广,从衣食住行到文化活动,涵盖的业务内容丰富。要激活社区经济的活力,就要做社区内的增量市场,也就是资本的经营,通过激发内部需求,将内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协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理,依托政策支持,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改进社区服务管理,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集体经济。
提高社区自我造血能力
要想让社区经济保持长效发展,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成立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基金、社区服务业等,提高直接面向居民的社会服务,激活社区的造血功能,全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推动社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辐射周边,服务居民。另外,也将进一步发掘居民需求热点和市场服务盲点,撬动辖区各类资源,切实解决辖区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各类需求,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无人自助设备入场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社区里最火热的无人设备就是无人售卖机,但是它们的生存周期太短,几乎没有哪家能存活下来,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会比较适用,但并不符合社区的场景。
无人零售柜为什么难做?主要还是因为目标用户群固定,并且居民可选择的方式比较多,销售利润难以覆盖无人柜的运营成本,甚至连无人柜的生产制造成本都难以收回。
而就现在的市场分析来说,社区内的基础设施是不完善的,特别是服务设备依然不够智能化,甚至只有个别稍微高端一点的小区才会安装智能设备,比如,代取包裹只能寄存在楼栋寄存箱,快递送到家门口后,无任何存储的设备等,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表现。因此需要无人自助设备入场,将智能硬件和软件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居民生活中,赋能我们的生活场景。
蜗牛社区到家,利用专业设备“蜗巢”,提供到家即取,省时省心的货物暂存服务,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快递,可以有效避免物件误拿、丢失、遗忘等情况。
社区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形式与成果之一,在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同时,实现了商业服务与创业的并举。但由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社区商业经济的城市化发展,需要在开展品牌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地鼓励各种经济形式作出不同的创新尝试。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