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八),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出生。
1081年12月01日——法国国王路易六世( 绰号“胖子路易”,Louis The Fat, 法语作Louis le Gros,1081——1137)出生。
法国国王(1108∼1137年在位)。1098年由其父腓力一世指定为继承人,早在1108年腓力去世前,他已是实际统治者。他很快认识到首要的事情是使拥有王家领地的那些难以驾驭的贵族就范。他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与贵族进行斗争上。他实行绥靖政策,与教会和教士保持良好关系。
路易六世致力于巩固法国的王权。1109年—1112年,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作战。在法国国内,他顺利地进行反对有独立倾向的诸侯的斗争。路易六世给城市居民以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在他与贵族的斗争中站在他的一边。依赖市民和教会的支持,路易逐一拆毁诸侯的城堡,并强制在他们的领地上驻扎忠于王室的卫队。至路易六世去世时。卡佩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已经比较稳定。
从1130年开始,圣丹尼斯修道院院长叙热成为路易六世的主要顾问。叙热在扩大王权方面颇有成效,还为路易写了一部传记。路易六世的遗体也安葬在圣丹尼斯修道院。
1135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五),英国国王亨利一世逝世。
亨利一世(英语:Henry I,1068年—1135年12月1日),诺曼王朝的第三位英格兰国王(1100年8月2日—1135年12月1日在位)。号称“贤明者亨利”。征服者威廉的幼子。1088年受封科唐坦伯爵,1100年在其兄威廉二世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后即位为国王。1106年进攻诺曼底,击败兄长罗贝尔二世并将其永久监禁。1120年继承人威廉·艾德林去世,1126年亨利一世指定其女玛蒂尔达为新继承人。1135年12月1日因过度食用七鳃鳗驾崩,享年67岁。
1420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六),百年战争:亨利五世占领巴黎。
1420年12月01日百年战争:亨利五世占领巴黎。
亨利五世(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母为玛丽·德·伯翰。生于蒙茅斯(在威尔斯)。在他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德比伯爵。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亨利被国王理查二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德比伯爵篡位后,即封亨利为威尔斯亲王。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爱德华叁世更大的胜利。当时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国王查理六世长期患精神病;两大贵族集团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流血冲突。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实际上,他使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支持英国。
1415年亨利五世正式侵入法国。事实证明,他是比爱德华叁世更善于发挥英格兰长弓手威力的指挥官。他首先攻下勒阿弗尔,继而向沿海重镇加来进军。在这期间,亨利五世宣称他要得到法国的王冠。以少胜多的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几乎摧毁法国人的斗志。此后英军不断取胜,1419年全部征服诺曼第,随即法国北部第一重镇鲁昂投降。
1420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条约规定,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法语读卡特琳)结婚,并且查理六世死后其法国王位由亨利五世继承(剥夺了法国王太子查理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成为法国的摄政。
此时的亨利五世可谓青云得意,然而他的辉煌转瞬即逝。当他在政治上达到权力的顶峰时,死神悄悄走近了他。1422年,在万塞讷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斑疹伤寒夺走了亨利五世年轻的生命。
1640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九),葡萄牙贵族发动革命,恢复独立。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沦为西班牙的藩属。1581年,葡萄牙议会同意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国王,称费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横征暴敛,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极度贫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舰队、海防遭到严重破坏,它在东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渐渐落入英国、荷兰人手中,从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1640年5月,巴塞罗那爆发了起义;为了镇压这次起义,葡萄牙的贵族们都收到了动员令,让他们去加泰罗尼亚参战。这项动员令让忍耐已久的上层阶级也坐不住了。大家开始聚集在当年的王位继承人女公爵卡塔琳娜的孙子、如今的布拉甘萨公爵若奥的周围,策划着一次干脆彻底的行动。
1640年12月1日上午九点左右,40名王公贵族突然冲进里贝拉王宫,控制了宫廷卫队,随后抓出来代表菲利普行使权力的他的表妹曼图阿女公爵和她的国务大臣米格尔·德·瓦斯贡塞洛斯。在将后者处死之后,这些人逼迫女公爵命令圣若热城堡和特茹河各要塞的西班牙守军立即缴械投降、不得抵抗。一切办妥之后,他们才走出王宫,号召人民起来欢呼葡萄牙的光复。15天之后,布拉甘萨公爵正式加冕成为葡萄牙国王,称若奥四世。布拉甘萨王朝就此建立。
葡萄牙随后与西班牙进行历时达28年的光复战争。双方在1668年缔结《里斯本条约》,其中西班牙把葡萄牙原来拥有的领土和海外属地,除了休达外,全部归还给葡萄牙。
1792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八),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出生。
尼古拉斯·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Лобаче́вский,英文Nikolas lvanovich Lobachevsky)(1792年12月1日—1856年2月24日),俄罗斯数学家,非欧几何的早期发现人之一。
罗巴切夫斯基于1807年进入喀山大学,1811年获得物理数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814年任教授助理,1816年升为额外教授,1822年成为常任教授。从1818年起,罗巴切夫斯基开始担任行政职务,最先被选进喀山大学校委会。1822年担任新校舍工程委员会委员,1825年被推选为该委员会的主席。在这期间,还曾两度担任物理数学系主任(1820—1821,1823—1825)。由于工作成绩卓著,在1827年,大学校委会选举他担任喀山大学校长。1846年以后任喀山学区副督学,直至逝世。
罗巴切夫斯基在尝试证明平行公理时发现以前所有的证明都无法逃脱循环论证的错误。于是,他作出假定: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果这假定被否定,则就证明了平行公理。然而,他不仅没有能否定这个命题,而且用它同其他欧氏几何中与平行公理无关的命题一起展开推论,得到了一个逻辑合理的新的几何体系—非欧几里得几何学,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罗氏几何。
罗氏几何的创立对几何学和整个数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罗巴切夫斯基去世后12年才逐渐被广泛认同。罗巴切夫斯基在数学分析和代数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1881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
葡萄牙是如何占领澳门的?
葡萄牙是南欧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从1514年起,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先驱的葡萄牙人,派舰队在中国屯门(现属香港)登陆,竖立刻有葡国国徽的石碑,以示占领,结果被明朝军队以武力逐出。之后,中葡发生激战,气焰嚣张的葡萄牙殖民者遭到重创,转而北上窜扰东南沿海,亦遭明军队的打击,最后不得不撤离闽浙海面。
葡殖民者被迫改变策略。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
关于葡萄牙居留澳门的原因,至今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葡国流行的所谓葡人应邀为明政府赶走海盗,明朝皇帝把澳门作为礼物送给葡人的说法,显然于史实不符,纯属强词夺理。
葡人得以在澳门立足后,一方面在广东沿海加紧商业活动和走私贩卖人口等非法活动,另一方面在内部加强管理。1560年,居澳葡人已选出地方首领、法官和四位商人代表,形成管理机构,管理葡人内部事务。1563年,第一批到澳门定居的耶稣会传教士抵达澳门。1568年,葡萄牙国王派出耶稣会士贾耐劳到澳掌管教务,成为天主教澳门教区的第一任主教,澳门亦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播中心。
与此同时,葡萄牙以保护葡人安全和贸易为由,不断扩大在澳军事力量,驻扎大批军队。这种动向引起明政府的警觉,明政府加强了对澳门的管理,除向居澳葡人征税、收租、设关三项措施外,还陆续采取了其他许多行政、立法、司法方面的措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葡萄牙当局一反在澳300多年基本恭顺的姿态,不断扩占、蚕食澳门附近领土。1845年11月,葡女王玛丽亚二世不顾中国在澳门的主权,颁布敕令,以挽救澳门经济为借口,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她同时任命狂热的殖民分子亚马留为新任澳督,指示这位独臂将军夺取澳门主权,建立殖民统治。亚马留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侵略中国主权的步骤,封闭中国在澳海关,向华人征税,侵犯中国在澳司法权,占领了澳门半岛。
在鸦片战争后不长的时间里,葡人不断蚕食,实现了近占七村(龙田、望厦等)、远占三岛(凼仔、路环、青洲)的侵略意图,这也就是今日葡占澳门的范围,澳门地区的区域所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诱逼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置于葡萄牙的永居、管理之下。
1887年12月1日,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北京条约》。中法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征收鸦片税,在英国诱使下,竟于1887年3月2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澳门协同中国缉查走私问题举行谈判签订的仪定书中,承认葡萄牙永据澳门。
据此,12月1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奕劻等与葡萄牙全权代表罗纱在北京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即《中葡北京条约》。
共54款。主要内容为:
一、中国仍允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
二、葡得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
三、葡取得领事裁判权;
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
1928年,中国政府声明此约作废。
1886年12月1日 (农历冬月初六),人民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诞辰。
元帅朱德
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朱德的母亲生了13个孩子,因无力喂养,只有6男2女存活下来。朱德6岁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起被送到私塾读书,取名朱代珍。他学习认真刻苦,成绩总比那些地主子弟强,但却因为是穷孩子而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辱。在朱德幼小的心中,已经萌发了对人世间不公平的念恨。
朱德9岁那年,四川大旱,朱德一家也因贫穷而不得不分开了,朱德随伯父母迁到大湾。这一年的遭遇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启发了幼小的朱德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在他的心中已决定寻求新的生活道路。
1905年,19岁的朱德参加了乡试,不久又到顺庆府参加府试,考了前20名。这令朱家老少欢喜异常,盼望他省试中榜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朱德这时的心思并不在科举仕途上,他知道要想救国,必须富国强兵,因此他向往接受“新学”的教育。就在这时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朱德乘机说服家人上了顺庆府高等小学堂,半年后又转到中学堂就读。
1909年,朱德终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里,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他一生的救国生涯。
1895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五),新桂系三巨头之一,国民党爱国将领黄绍竑出生。
1931年黄绍竑与夫人蔡凤珍在南宁合影
黄绍竑(1895.12.1~1966. 8.31 ),字季宽,广西容县人。1912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后,在广西陆军历任排、连、营长、支队司令等职。1923年被孙中山委任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7月配合粤军第1师夹击沈鸿英部,进占广西梧州,成立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所部扩编为3个团。1924年5月乘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交战之际,与李宗仁部联合作战,采取联沈攻陆,尔后灭沈的各个击破策略,6月占领南宁,歼陆主力。后所部与李部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副总指挥。次年2月定桂讨贼联军击败沈鸿英部,占领桂林;7月击退入桂滇军唐继尧部,实现广西统一。从此,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党代表。6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
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追随蒋介石,在广西“清党”,杀害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9月兼任第15军军长,率部在潮州地区堵截南昌起义军。11月张发奎在广州发动军事政变,黄逃亡香港。12月,率部与陈铭枢、徐景唐部击败张发奎部,进占广州。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企图向广东发展。5月率第15军攻粤,失败后逃往香港。11月桂系与张发奎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任副总司令,再次攻粤又败。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桂张联军(第1方面军)出兵湖南,对蒋军作战,由于黄部未按期占领衡阳,桂张联军被粤军截为两段,在衡阳大败,引起李宗仁等不满,遂辞职赴南京。1932年5月任内政部长。1934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部长,旋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娘子关战役。1937年9月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1月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6月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4月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代表, 和谈破裂后去香 港。8月13日通电脱离国民党。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著有《五十自述》。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开幕前一天,即1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请大会予以审议。建议如下:“……(二)关于右派分子章乃器、潘大逵、曾庶凡、黄绍竑、陈铭枢、黄现璠、费振东、乔传珏、马哲民、章伯钧、叶笃义、程士范、潘锷鏱、罗隆基、费孝通、储安平、钱伟长、钱孙卿、欧百川、王天锡、韩兆鹗、丁玲、张东木、谢雪红、杨子恒、郑立齐、黄琪翔、李伯球、徐铸成、黄药眠、王毅齐、张轸、张云川、朱君允、毕鸣岐、谭志清、龙云、李琢菴38人的代表资格问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已经向大会提出建议,认为他们已经丧失继续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合法根据,不应当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因此,常务委员会决定建议大会罢免黄绍竑、龙云、陈铭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罢免黄琪翔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张云川、陈铭枢、黄绍竑、黄琪翔、谢雪红、罗隆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的决议。黄绍竑于文革中惨遭迫害,
1966年含冤死于北京。
三省主席 黄绍竑
1925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六),《洛迦诺公约》正式在伦敦签字。
1925年12月1日,《洛迦诺公约》正式在伦敦签字,1926年9月 14日生效。公约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德国同比、法、波、捷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领导地位。
从此,法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开始走下坡路,而德国摆脱了失败阴影,开始快速成长
1934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五),湘江血战红军损失过半。
193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全部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被阻于湘江东岸,弹尽援绝,大部牺牲;红八军团被击溃,仅剩1/10。至此,红一方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伤亡惨重。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度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西延山区。11月27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广西的兴安、全州之间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开始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渡河点。湘桂两军分路向两处阵地猛攻,追军也与红军后卫部队展开激战。红军由于前后相距约200里,辎重过多,行动十分缓慢,因而失去了渡河良机。
渡河点架三道浮桥,顺水倾斜,不及渡江的红军拥挤在东岸,许多人泅水而渡。满江都是人头、战马和漂浮的锅碗瓢盆、文化课本。国民党的飞机不断地在江面和两岸轰炸扫射,红军无处躲避,尸横两岸,血染湘江。火炮、枪枝、辎重弃之遍野,一个炸弹坑边上就倒着37具尸体。守脚山铺的一军团11月30日给军委的电报说:“如敌人明日以优势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情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一、二师明日继续抗敌”。军委复电:“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迟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12月1日夜,五军团第十三师在一天没吃饭并作战行军60里的情况下,又一口气跑步行军90里,于夜间9点渡过湘江,湘江即被国民党军封锁。晚到一步的三十四师被隔在东岸,全师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在担架上将自己流出的肠子咬断自杀。
湘江之战是整个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战后,李子仁、白崇禧将桂军捕获的红军拍成纪录片《八千战俘》,以庆贺此役大捷。
1937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九),南京保卫战开始。
中国军队的防空力量
1937年12月1日,日本华中方面军下达攻占南京的作战命令,其上海派遣军随即由常州、丹阳、江阴地区出发,主力沿沪宁铁路和丹阳、句容至南京的公路向南京进击,一部攻占镇江后北渡长江向扬州、六合、水口镇地区侵犯;第十军所部由广德、溧阳、长兴地区出发,多路向芜湖、太平、秣陵关追击,并以一部渡过长江迂回浦口,对南京的包围圈一天天缩小。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部队为第七十二军之八十八师、第七十八军之三十六师、教导部队、宪兵部队,另外,自淞沪担任掩护撤退的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也先后奉令退回南京参加战斗。这三军都是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过训练。5日拂晓,第六十六军派在句容占领前沿阵地的两个团与日军接触,苦战后方始突围,损失很大。6日,日军约一联队向湖熟镇前沿阵地猛攻,第五十一师守军抵抗后,始将湖熟镇放弃。同时,由土桥镇攻击索墅镇之日军,复向淳化镇阵地施行威力搜索,大批日机整日在淳化镇阵地轮番轰炸,守军冒死抗战。7日,淳化镇与东昌街间的汤水镇前第一线阵地,为日军骑兵突入,守军被迫于入暮后撤退至第二线,固守汤山及汤水镇。侵入淳化镇之日军以步、炮、飞机协同向守军阵地猛攻,机枪掩体都被击毁,守军伤亡很多。至8日,日军进攻淳化镇愈烈,并分向东樵村西庄附近包围,企图截断守军归路,第五十一师奋勇抵抗,死亡累累,其中五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由于后援未及时赶上,淳化镇于下午4时失守。同日,日军以主力及炮兵、机械化部队进攻汤山守军第二道防线,与守军混战至8时许。
到12月8日为止,日军已进到南京近郊,东北面到达栖霞山,东面到达大胡山,南面到达汤水镇、淳化镇,西南面到达袜陵关和江宁镇。此时南京守军是自上海的受挫之师,新败之余坐守孤城,而敌军士气正旺,夺城在望。
川军刘湘部5个师集结在南京外围的广德、泗安间,与敌血战
中国守军的机枪阵地
日军坦克向中国守军进攻
南京戍卫司令长官唐生智将军
1943年12月1日 (农历冬月初五),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发表。
《开罗宣言》英文原版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谈。
12月1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宣言主要内容:三国军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宣言的公布,对加速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廿七),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
12月1日昆明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1945年11月25日晚,云南昆明几个大学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召开反内战的时事讨论会,6000余人参加,钱端升、费孝通等教授演讲。国民党昆明防守司令部派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会场,百余名特务冲进会场捣乱。次日,昆明30000名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军警破坏晚会的暴行,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会的禁令,反对内战,呼吁美军撤离中国。
12月1日,国民党军政部所属第二军官总队和特务暴徒数百人,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并投掷手榴弹,炸死联大学生李鲁连、潘琰(女)和昆华工校学生荀继中,南青中学教师于再4人;60余名学生被打伤。“一二一”昆明惨案的真相迅速传遍全国。重庆、成都、延安、遵义、上海等地集会游行,声援昆明学生。自此,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一时席卷国民党统治区。
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学生举行抗议和示威游行,各界人士也纷纷谴责国民党的暴行。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让云南警备司令关麟征“自请处分”,云南省代理主席李宗黄调离。
昆明各界为“一二一”惨案死难者于再(共产党员)、潘琰(女,共产党员)、李鲁连、张华昌举行葬礼
闻一多(左3)等教授为死难学生送葬、致哀
2009年12月1日 (农历十月十五),《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
2009年12月0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开启欧盟“新时代”。
当捷克总统克劳斯在《里斯本条约》上签字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百感交集,“整个进程犹如马拉松障碍赛,最后一个障碍被跨越了。”
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这一条约于2007年12月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批准后,条约于2009年1月生效。但各国批准进程比预想困难许多,一直到2009年11月3日,捷克总统克劳斯宣布他已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成为27个成员国中最后有一个签署国,至此欧盟27个成员国已全部批准该条约。
“里斯本条约”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的简化版,但不再沿用“宪法”的名称。新条约的诞生将进一步改革欧盟机构,简化欧盟的决策进程。根据条约,欧盟理事会今后将设常任主席,欧盟还将设立相当于“外长”职务的负责外交政策的高级代表,该高级代表同时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