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到了这一年,2019。
70年前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自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为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画上句号,一个新时代就此启幕。
70年很长,我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沧桑巨变、桐乡的如歌岁月。
70年又很短,因为我们的发展还有更宽广更深远的未来。
回望70年的光荣与辉煌,最生动的注脚,不只是年年攀升的数字,更有一段段饱含时代温度的人生经历,一个个写满梦想希望的桐乡“第一”。
“桐乡融媒”微信公众号联合桐乡市档案馆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改变桐乡的那些“第一”》系列报道,通过新旧对比,展现桐乡人的拼搏与奋斗、辉煌与梦想。
1984年10月31日,
广播电视部批准建立桐乡电视台。
从此,桐乡有了自己的电视事业。
从这一天开始,第一次电视播音,举办第一届春节文艺晚会,参与拍摄14集电视连续剧《子夜》,承办中国·菊花节……桐乡电视台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成功的辉煌与喜悦,但始终未曾间断的是桐乡媒体人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3次变迁,见证桐乡发展
35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重温桐乡电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时,有太多的时间节点值得被铭记。1986年1月,启用“桐乡电视台”台标;1991年5月,成立桐乡县有限电视台;1995年12月,开通桐乡有限广播电视台;1998年3月,广播电台、电视台、有限电视台合并为桐乡市广播电视台……
“这是桐乡电视台历史上第一张大合影,照片里的房子,是桐乡电视台最初的办公地,位于当时的县政府大院。”桐乡电视台第一代电视新闻人回忆,“没过多久,我们搬到了位于杨家门(今振兴路)的两幢小楼里,后来随着大楼扩建,这两幢小楼也被拆除了。”
该老记者口中的扩建发生在1995年。当年8月,杨家门原电视台址上建起了总面积5396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大楼。“1996年6月,大楼竣工,是当时桐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老记者说,那时,拍摄设备远比现在简陋,但在当时已经很先进了。蒙尘的老旧机器背后,承载了老广电人对电视的热爱与梦想。
JVC——第一代拍摄设备
索尼RM400编辑机——线性编辑的初级设备
那时,记者出门采访常常靠自行车,去远的地方甚至要坐轮船;那时,去乡镇采访被叫做“出差”,要过一、两夜才能回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记者在采访时住过农家屋,也睡过学校课桌拼成的“床”。
从黑白到彩色,有了电视陪伴后的日日夜夜,桐乡人的生活也变得绚丽多彩起来。“1983年,我咬牙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花了400多元。”今年70岁的市民黄先生回忆,“1987年,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文艺晚会的场景,我至今都记得。”几年后,黄先生又花2700元,买了一台孔雀牌彩色电视机。
“1985年左右,桐乡电视台播出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当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市民沈女士回忆:“那时候没有《桐乡新闻》,也没有《桐乡时间》,每周只有一档叫做《桐视新闻》的新闻节目,每次播出前我都早早地等在电视机前,害怕错过。”
在见证桐乡城市发展的同时,桐乡电视台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从1985年的28小时35分,到1998年的43小时10分,再到如今的114小时;新闻节目从最开始的不定期播,到每周三档、每周五档,再到如今的日播……
“小时候放学回家,总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点歌频道,像入迷了一样。”而在90后市民孙女士记忆中,“好多流行歌曲,第一次我都是从点歌频道听到的。”
2010年4月,桐乡广电大楼落成,掀开了桐乡电视事业的崭新一页。在这里,有更专业、更精进的电视制作和现代化演播厅。影视创作、专题片制作、文化演艺、会展服务、广告发布、少儿培训……产业发展也正如火如荼。
一步一个脚印,
几度变迁,
不仅是桐乡传媒事业发展的缩影,
更是桐乡经济腾飞的见证。
媒体融合,唱响桐乡好声音
2019年6月28日上午,桐乡市传媒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桐乡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
新揭牌成立的市传媒中心是在原桐乡广播电视台、今日桐乡报社等媒体机构基础上重新整合组建而成,下设采编业务、产业经营、技术保障、行政事务四大板块,构建起电视、报纸、广播、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立体式、多维度的传播格局。
围绕深入推进业务融合的工作目标,传媒中心成立后第一时间启动流程再造,明确新闻策划、采访业务率先融合。原有的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采编团队试行统一调度、融合策划、细化分工、精准投放。目前,传媒中心还建立了题版会、学习会等机制,加速推进业务融合进程。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奏响“我自爱桐乡”的时代最强音。下阶段,传媒中心还将启动实施APP等项目,实现电视、报纸、广播、网站、手机报、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大屏等媒介资源的有机融合,构建全媒体、立体式、多维度的传播格局,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市传媒中心的成立,是我市媒体提档增速、转型升级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我们将始终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动力、工作激情与活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整装再发,主动有为,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自信敢为的精神,积极建设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型主流媒体,为扎实推进‘四个桐乡’建设贡献传媒力量。”市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雪乾表示。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
桐乡媒体事业发展历程
(1956.2—2019.6)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丨桐乡市档案馆
记者丨陈亚萍、陈栋涯、张卓君
编辑丨陈栋涯
责编丨黄薇、徐丹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