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访谈节目发布了对圭亚那总统阿里的采访视频——接受采访时,这位圭亚那总统与记者产生冲突。
名叫萨克尔的英国记者称:圭亚那如今正在大规模开采油气资源。未来圭亚那政府起码将在海岸附近开采价值1500亿美元的石与天然气,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非常高昂。
但是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可能会再次排放出超过20亿吨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会给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可以说,英国记者是毫不客气的在指责一位国家元首。而圭亚那的总统阿里也根本没有惯着对方,他直接打断萨克尔的提问,并且发起“反击”。
阿里表示:圭亚那一直致力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圭亚那国内有一片永久性森林,这片森林的总面积比英格兰、苏格兰加起来还要大。要知道这片森林本身经济价值也非常巨大,但圭亚那却从没有对这片森林动手的想法。
除此之外,阿里还用了一个论据来反驳对方。
即指责西方国家从来没有真正想过保护生态环境。在过去五十年时间,世界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冲击,65%的生物多样性完全消失,但发达国家却拒绝为保护生态环境买单。
很显然,这波回答可谓一针见血,让萨克尔无言以对。
英国记者在和阿里谈话时,显然不怀好意,他明显持有双重政治标准,在其看来西方国家破坏生态环境不能叫破坏,而发展中国家开采资源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
这种态度,也让人想起了14年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在采访丁仲礼院士时所发生的事。
2010年时,柴静主持的一档叫《面对面》的节目,请来了时任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这次节目主要是丁仲礼和柴静本人,围绕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进行辩论式采访。
但是在采访时,柴静作为一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和记者却净出洋相,甚至她还偏袒西方说话。柴静公开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所谓ipcc环保协议,她也支持中国尽快以该协议减少碳排放。
但ipcc环保协议,明显是基于西方集团政治利益的协议。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会因为签署这份协议而利益受损。
——因为ipcc协议中要为世界各国制定碳排放量标准,西方要求所有国家必须按照协议规定,来排放温室气体。如果超量的话,还需要缴纳罚款。
这个协议看似没有问题,但在碳排放量分配指标上却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均分配额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以上。这样来看,这份协议不单是有歧视性质的不平等协议,甚至属西方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阳谋”。
若是发展中国家接受西方提出的所谓环保协议,意味着必须在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减少碳排放。
反观西方国家,本身就拥有大量碳排放指标,如果他们的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甚至还可以多建一些工厂,多排放一些温室气体,所以这份协议明显不公平。
而在面对柴静的提问时,丁仲礼院士也直言不讳反驳道:西方国家炮制所谓ipcc环保协议,本质上来看就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他们是想进一步加大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国力差距。而中国将成为ipeacc环保协议体系下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因为协议中分配给中国的排放空间,只够支持十年。那么到2020年,我们就需要每年花钱去购买排放空间。这样一计算,中国每年得花起码1万亿人民币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
那么大量的资金流出,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可见一斑。况且过去这些年,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迅速最为发展的时期。如果我们接受ipcc环保协议,相当于主动放弃工业现代化的机会,这份协议对中国完全不公平。
而柴静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不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平均数”。
她还是当时央视的主持人,能够接触到不少重要信息,她也不可能不清楚过去十余年对中国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但她却依旧站在西方的角度上,要求祖国主动接受西方的不平等协议,这多少有些让人心寒。
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共识。但像西方国家想的那样,强制性给某些国家设置标准,减少碳排放量是不可取的。
其实节能减排本身就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且在推动减排计划时,也应该从公平角度上考虑,充分尊重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就算是要设定减排标准,那已经排放了一两百年的那些西方工业国,自然应该多做牺牲。
发展中国家过去没有大规模排放,如今也还没有发展上来,就算是节能减排,也应该等发展水平到达一定高度。
即便退一步讲,若是环境恶化到必须要强制设置排放标准,也应该综合国家人口,社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这样才是公平、合理的选择。
记者这份职业需要理性与客观,这是新闻从业者的初衷。对于一些国际性的问题,更是应该实事求是,不应带有任何偏袒,否则只会让人觉得厌恶。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