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党发展历史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到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大革命的失败,给我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是大革命的失败,也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把共产国际决议以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实际出发,独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道路,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环境下如何领导中国革命等实际问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时代课题,简单来说,中国的革命工作还需要依靠中国自己来进行。
在我党早期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全都是由德国和苏联派遣过来的,这些人对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完全不了解,照搬照抄苏联的革命经验、错误的指挥、错误的领导、极大的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尤其是在农村和城市争夺的问题认知上,严重的分歧导致了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将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军阀争夺大城市的领导权作为工作重点,在敌我双方力量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之下依然盲目的猛冲猛打,致使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而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认清革命实际,毛泽东也适时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让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危为安,也让我党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军队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这让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的实现了快速增长,在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时,全党党员数量有四万多人,这比1927年整整增加了四倍,到了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召开是全能党员,人数升至六万九千多人,其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成分各占一半。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国家,面对这样的国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对中国革命情况的具体判断,得出了许多革命道路理论,尤其是注重中国的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的解决了斗争实践当中提出的一个个实际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