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9月1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花木兰》曾让观众满心期待,但近期电影超前放映之后,豆瓣评分竟一度下滑至4.8分。
在豆瓣热门短评中,网友们的不满除了指向剧作和表演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指向了这部电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误读,甚至“亵渎”。
9月7日,话题#花木兰妆容#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这个问题推向争议高地。
一方网友指出,电影中的服化道与某些场景人物设定恶意满满,没有还原中国文化,甚至丑化了真实情况,或出于西方人的自行想象,这是由于西方电影制作方对于东方文化并不了解,且充满了傲慢的歧视,故意创造异域奇观。
也有部分网友结合魏晋南北朝与唐朝时期的相关资料,提出较为折衷的看法:花木兰的妆容在历史中确有原型,并不是无中生有、刻意创造异域感,但影片中的妆容浮粉、粗糙、用色难看,显然没有用心,实为敷衍。
(网友讨论时所提及的古画中的唐代女子妆容)
(左图为《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右图为《花木兰》剧照,许多网友将两部剧的妆容还原度与质量作比较,《花木兰》的确过于粗糙)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中的群众演员,妆容也一丝不苟,审美良好)
另一方网友则非常支持这部电影,在他们看来,这是迪士尼动画真人版,也是一部合家欢电影,所以使用鲜艳的色彩、夸张的装扮风格很正常,没有必要做成严肃的历史片,观众也无需上纲上线。况且,影片在国外获好评,网红博主纷纷仿妆,不正是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吗?
《花木兰》所采用的这种对于中国文化的处理手法,到底是可以包容的娱乐化,还是难以接受的妖魔化?你赞同哪一方观点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