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才捕手计划的主理人火柴。
2023年7月,天才捕手计划独立出版的第一本图书《挣脱》上市,距离这个品牌创立已经过了五年。一个月后,这本书开始出现在各大图书网站的销售榜单上,在纪实文学榜名列第一,3个月内加印4次,累积印量超过6万册。
我松了口气,因为天才捕手计划终于作为一个出版品牌出现在读者眼前,我们给读者和作者交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近一两年,每当有人问我,你最近在做什么?我就回答:做书。
许多人表现出诧异,因为在大家看来,天才捕手计划是个自媒体公司,我们做公众号,做播客,有自己的真人视频产品和动画产品;天才捕手计划也可以是个IP生产与运营公司,我们专注发掘好故事,生产的内容也已经被开发成有声书、话剧,影视剧也将在年内上线。
但做书,这是个成熟产业,那么多企业跨行做出版都半温不火,我们做,能行吗?
做书,我无路可退
在验证我们行不行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不得不”。在天才捕手计划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上面挂着的一行字是“我无路可退”。这句话其实是编辑们讨论内容时,一位资深编辑脱口而出的:“我们得成为作者的后盾,支撑住作者,无路可退。”
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创立之初就“有点慢”“有点笨”的团队,天才捕手计划最早的产品公众号,从项目筹备到上线经历了整整8个月。在当时的微信生态下,红利期早已过去,8个月足以让一个公众号经历完整的从生到死,但天才捕手计划却用这段时间从发掘“故事源”做起,发出征集寻找有故事的人。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在真实故事里,经历比文笔更重要。沉淀稀缺内容,迟到好过消逝。
天才捕手计划上线之初就向有故事的亲历者承诺,“如果你不愿意写,我们就采访你,替你记录,如果你愿意成为作者,我们就匹配编辑,手把手教,一对一陪伴你创作。当我的作者,你只管写。”
在这样的创作模式下,到了2021年底,我们下定决心做出版时,天才捕手计划的第一批作者,许多都刚刚积累满20万字的内容,这正是能够做成一本书体量的基准线。作者持续创作,出版是必经之路,而作为决定持续陪伴作者成长的人,也最懂作者的人,我们决心把做出版品牌也作为自己的必经之路。
但选好了路,怎么走下去?我们给自己列了一定要做到的几件事:
1. 尊重图书的阅读场景。天才捕手计划的许多故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但在做成纸质书的时候,要重新做大量的补充采访和书稿编辑,来让图书的内容更深度、更完整。
2. 在新书期利用自媒体打造爆款。初期品类少,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出版品牌,要进入图书行业的传统发行渠道是有困难的,但我们有丰富的媒体经验,可以先通过自媒体渠道,让新书与用户见面,在新渠道获得用户认可,再打通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
确定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开始选择要出版的第一本书。
为什么是《挣脱》?
2022年初,我接到女律师刘任侠的电话,她问我,“侠女事务所”系列什么时候能出版?
刘任侠是天才捕手计划公众号创立之初陪伴成长的作者之一,2019年她开始创作真实案件辩护手记:“侠女事务所”,这个系列记录了她九年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案件。
在她的文字里,你可以看到:
有个母亲,忍受一辈子家暴,却为了女儿杀掉她最怕的丈夫,她问: 这样可以保护我最爱的人吗?
有个女儿,她逃离原生家庭,却收到家人全部死亡的消息,她问: 这样的我值得被爱吗?
有个妻子,她为了配得上优秀的丈夫,执意对自己实施“换脸”手术,她问: 这样的我他为什么突然不爱了?
刘任侠替当事人辩护,从未循规蹈矩过,从来只接自已感兴趣的案子,遇到不平事即使贴钱也要做下去。她选择记录的案件,都让人在走过人性至暗后,看到新的光亮。
她的故事具有这些特点:话题贴近当下、社会意义强、案件曲折稀缺。
在当时,图书的销售场景发生变化,短视频带货和笔记种草的影响权重越来越高,给图书营销带来的挑战很大,旧的经验在逐渐失效,新的经验在逐步建立。
但刘任侠律师的故事,即使在新的用户使用场景,也就是视频平台内,依然会引起讨论和关注。因为她的故事既贴近时代,更关照人性。
于是,顺理成章地,《挣脱》成为天才捕手计划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
《挣脱》出版后,在短视频平台顺利引爆。龙飞律师更是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推荐了这本书,单个视频销售1.5万册。
龙飞律师在直播里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卖好,不仅因为这是一位律师同行写的书,还因为我虽然没有见过她本人,但是通过文字,就非常钦佩她做律师的这一份侠肝义胆。”
这本书不但获得了同行的认可,也获得读者们的一致好评:“一名很有侠义精神的女律师在从业期间受理的案件纪实,非常易读,其案件的错愕、离奇、悲苦程度似乎远高于我所生存的现实,但又确实发生在现实中,希望有更多女性位列上层阶级,掌握更为切实的话语权。”
《挣脱》自上线之日起到现在,豆瓣评分一直在8分之上。截图来自读者豆瓣评价。
我们在提供的,是稀缺的真实经历
《挣脱》被现在的读者喜欢,不是偶然。
在信息越发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从最初自己想看什么“订阅”什么,变成全世界都在“猜你喜欢”;从主动获取信息,到被动推送信息。
大众对内容的选择权,越来越失控。在这样的时期,碎片化内容吸收多了,更需要摄入高沉浸阅读,图书就成了最贴近的内容消费形态。
而在图书品类里,纯知识性的阅读更多出于刚需,对读者人群的细分要求高;故事性的内容,更贴近人性,阅读体验酣畅淋漓,受众更广;而在故事的大品类里,纪实文学更加贴近现实,与读者的相关性高。本雅明说:“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
我们希望为读者所提供的,就是稀缺的真实经历。
《挣脱》是我们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像这本书一样,基于现实题材的好故事,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讲述入殓师行业内幕,探究生命课题的《天堂没有入殓师》;讲述罕见病人的求医经历,看到那些生命中的奇迹的《孤独的病人》;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境外的见闻,展现极端环境下的人性之光的《边水往事》,等等。
我们希望“捕捉最带劲儿的亲身经历”,所谓“带劲儿”,就是“有力量”。在阅读体验上,它使你沉浸,带你体验不同的人生;在生理反应上,让人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社会价值上,它会帮你了解不同人群,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END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图片查看评选细则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出版人讲堂」店铺,订阅2024《出版人》杂志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