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限制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余华《活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限制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之前偶然点开一档叫做《变形记》的真人秀节目,因为城市和农村强烈的环境对比,立刻被吸引看了几期。 城里叛逆的孩子和来自贫困农

余华《活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限制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之前偶然点开一档叫做《变形记》的真人秀节目,因为城市和农村强烈的环境对比,立刻被吸引看了几期。

城里叛逆的孩子和来自贫困农村懂事的孩子互换生活,目的是让城里的孩子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不易,激发对自己优越生活环境的感恩,从而达到一个自我醒悟的蜕变。

说真的,感觉对农村孩子来说很残忍。农村孩子初到繁华都市的那种惊慌失措,让人心酸又心疼。有个女孩因为第一次睡到柔软的席梦思床而忐忑到翻来覆去睡不着。有个小男孩在看完城里“妹妹”在大舞台的节目表演后,自惭形秽说出那句割在我心里的话:“我觉得我像个野兽”。

他们生而贫穷,但是他们生存的贫穷的大环境,像一个壳子封闭却又保护着他们。所以他们为在饥饿时可以逮到一只竹鼠吃而欢呼雀跃时,不用看到别人惊诧的目光。他们在清水煮面里放一勺猪油,欢天喜地的当作改善伙食时,不用看到别人同情的怜悯。把这么一群淳朴的孩子扔进喧嚣光鲜的城市,面对过于巨大差异的那种恐惧感和羞耻感,无异于一列呼啸而来的列车碾进他们脆弱的世界里。

余华有一本杂文集叫做《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其中写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两个同龄的中国孩子,梦想有着如此天差地别的巨大差距,实在令人震惊。对这个西北女孩来说,她想得到一双普通的白球鞋,也许和那个北京男孩想得到的波音飞机一样遥远。

贫穷设限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活着》里,福贵赌光了家产,成为一个最赤贫的农民。再卑微困苦的人,都有生儿育女的权利。福贵的媳妇家珍为他生育了一双懂事孝顺的儿女。

女儿凤霞长到5岁时,家道败落,从大户小姐变成了穷孩子,凤霞单纯快乐的童年也就此结束了,她稚嫩的肩膀已经要开始分担生活的重担。

因为福贵被抓壮丁,家珍带着凤霞和儿子有庆艰难度日,凤霞高烧后无钱医治而聋哑了。这个沉默的小姑娘,没有一丝孩子的娇气,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照顾弟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等弟弟有庆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挤出点钱供弟弟上学,福贵和家珍决定把凤霞送人。乱世之中,穷人家的女儿,命运如一叶风雨飘摇的浮萍。

还是个孩子的凤霞大晚上跑了几十里地从城里的养父母家逃了回来。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她的穷家,死心塌地要为这个家分担一份责任。

凤霞过于的懂事,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温柔,她的童年除了劳作就是劳作,来不及孩子气就长大了。

凤霞唯一的一次愤怒就是灾年里到地里刨吃食,为了一块被抢走的地瓜而奋力反抗,被狠狠地打倒在地。这个地瓜引起的争执,如果没有生产队长加以阻拦,肯定有一个人为此丧命。在饥饿的本能面前,人命轻贱如草芥微尘。

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她这短促的一生,唯一聊以慰藉的就是嫁给了偏头的二喜。有人愿意真心娶她,足以让她无比感激命运的恩赐。

长久生活在绝境中的人,生活的指缝间漏下一星半点的给予,都会让他们诚惶诚恐感激不尽,他们是最容易被满足的人,也是最容易被辜负的人。

如果说凤霞还享受过五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庆则是在贫困交加下来到人世间的。

有庆活到十三岁就死了。他的父亲福贵在这个年纪,还整天让家里的仆人背着到处跑。从有庆身上可以看到父子间言传身教的力量。福贵从父亲身上学会了吃喝嫖赌,有庆从福贵身上学会了勤劳善良。

有庆短暂的生命中,吃饱饭便是最大的幸事。为了吃饱饭,家里的每个人都是运转的机器上缺一不可的铆钉,有庆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家里的两头羊全靠有庆割草养活它们。

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天蒙蒙亮就要起床,睡眼惺忪、跌跌撞撞地出门去割草,喂过羊急匆匆往学校跑,等到中午再从学校赶回家割草喂羊,接着再急匆匆去学校,一天两次来去就得跑五十多里路。

有庆这么跑,自然特别费鞋底,一双鞋底很快磨坏了。福贵气的对有庆又打又骂:“你再这样穿鞋,我就把你的脚砍掉。”有庆忍着委屈也不敢哭,为了让妈妈不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总给他做鞋,从此之后,有庆上学就光脚丫跑去,到了学校再穿上鞋,即便冬天下雪也是如此。

福贵有一次去学校看有庆,发现他上课期间用笔捣前方的同学。福贵怒火攻心,冲进教室里就狠狠煽了有庆几巴掌。

有庆的经历看的人心里发酸,作为一个孩子,调皮是天性。但是他不可以有这些幼稚的天性,否则就是对不起为他付出的家人,他身上背负着太多家人的牺牲和期望。

那要苛责福贵教育的粗暴吗?作为父亲,福贵深爱着他的儿子,光是全家存活下去就已经耗尽精力,打骂只是让孩子成长成最省心、最懂事的样子,这是一个为生存挣扎的父亲给予儿子最为本能的教育。

有庆在这样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外人眼里“早当家的孩子”,乖巧而温驯。所以,当善良的有庆为县长老婆献血时,被抽到头晕还默默忍受着,一直耐受到血都快抽干了倒地死去都没有哼一声。他那副因为过度缺乏营养而瘦弱不堪的身体蜷缩在地,没有激起任何人的尊敬和同情,贫穷让生命变得如此轻贱。

每个人无法去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当一个孩子生而贫穷,想当然地就要更加懂事明理。懂事的第一条就是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父母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家里穷,不可以有这些物质上的要求,否则就不是一个乖孩子。

就像《活着》里福贵的孙子苦根,三岁的他明明很想吃面条,却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对的,但是太幼小的他不懂掩藏自己的本能愿意,故意大声说:“我不想吃面条”,特别希望爷爷能听出自己的渴望。

回到开始讲的《变形记》,记忆最深的是一对留守儿童小哥俩。父母外出打工把哥俩扔给年迈的爷爷,爷爷去世几天了他们都不知道。爷爷走后,十岁左右的哥哥带着六岁左右的弟弟去背煤赚钱讨生活,接受改造的城里孩子去他家做客,哥哥特地取出爷爷死前留下的一碗猪油,挖一筷在客人碗里,自己却舍不得吃。

两个孩子背着有他们大半人高的煤篓艰难行走,脚上的鞋破烂不堪。弟弟背完煤累的睡着了,还是个孩子的哥哥照顾弟弟,背起他往家走,当时的背景音乐,放的是常石磊的《哥哥》:你是我的哥哥我是弟,我要为你遮风挡着雨……

登时止不住泪如雨下,感动于我的不是兄弟情,而是深深而无力的难受,是什么让两个孩子这么早承担生活的残酷和重压?感动于他人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的是理所应当的夸赞吗?如果可以,哪个孩子不想无忧无虑地成长,在父母怀里撒娇,偶尔任性地闹闹小脾气……

我们生活在一个断层的环境里,当一个孩子为挑食闹情绪时,就有另一个孩子为能吃上一块肉开心不已。这两个孩子互相看不到对方,都以为自己生活的世界本就如此,彼此生活在彼此的想象极限之外。我们的经验和认知构建在自己的生活质感之上,所以,假如未曾设身处地经历过贫穷或是优渥,都没有资格去给对方提出建议和指摘。

特别是我们对一个贫穷的孩子,说出那句自以为夸奖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是“穷人家的孩子真懂事”,那个“穷人家的”定语已然有一种不自觉的优越感,所以我们很自然地施舍怜悯和同情,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们的自尊和安全感。我们也想当然的觉得贫穷的孩子要接纳同情,相应的同情也要得到感恩戴德的回馈。

当贫穷是一种不可消弭的存在时,希望能够对贫穷中成长的孩子有一份平等的理解。不将“懂事”作为一个硬性的标准去要求,“懂事”夺走了身为孩子太多的权利,一个正常的童年,本就可以允许有很多的“不懂事”。就像看到节目里那些异常懂事的农村孩子,他们努力把自己套进“懂事”的模子里,小心翼翼的样子,不像一个孩子,“懂事”是他们被动去讨好世界的方式。

非常感恩有文字和书籍的存在,它像一束光打下来,指引我们去感受世界,知道世界的各个立面,有高光、有明暗交界、有阴影。只有了解世界,才能对世间一切更为平等和尊重。

正如余华所说:文学叙述语言不是供人观赏的眼睛,长得美或者不美;文学叙述语言应该是目光,目光是为了看见了什么,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目光存在的价值就是“看见了”,叙述语言就像目光在生活的世界里寻找着什么,引导阅读进入到故事人物和思想情感之中。

因为“看见了”,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常怀慈悲和敬畏。

End.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余华《活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限制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1月14日 下午7:23
Next 2024年11月14日 下午7: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