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大搜车到底是“一成首付弹个车”,还是“一成首付弹个坑”的讨论还在继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索《弹个车大骗局:车主连财务带豪车一夜被偷!买车其实是租车》,以及《弹个车是如何割小镇青年韭菜的?严正回应其CEO恶意诋毁》(文中有两个精彩暗访视频,强烈推荐)。
在这场正邪对决的大戏里,有两个情节比较吸引眼球,一个是大搜车的员工培训话术手册,一个是大搜车假以《法制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的《汽车金融合规指引》。
之所以吸引眼球,就是这两个资料,都是属于内部资料,公众看不到,很有些神秘的内参意思。
一、什么是《内参》
内参,顾名思义就是内部参考。
广义的内参可指任何机构搜集的供内部人员参考的信息资料。
比如这本206页的《弹个车员工成长手册》,公众不但没有看到过,而且恐怕以后很难看到了——这几天弹个车正以“以旧换新”的名义,从员工手里回收。这本手册,承载了弹个车的几乎所有秘密。
不过在我国,社会上谈论的《内参》,更多是指《新闻内参》。也就是新闻媒体向各级党政机关专门呈送的一种新闻报道,是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普通的新闻不同的是,新闻内参是一种不进行公开发布的报道。
每个级别的新闻媒体都有《内参》,但赫赫有名,也是坊间流传的默认值,实际上是指《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编发的《内参》。
1、绝密级:《人民日报内参》和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供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参阅,一般反映极为重大和紧急的事态。
2、机密级:《国内动态清样》和国际《参考清样》,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主要反映重要动态、敏感问题和重要建议。
3、秘密级:《内部参考》,供地市级和司局级领导参阅。
在江湖上有些手段的同学们,其实还是有机会、有条件享受到阅读《内参》的机会滴,因为还有一个常规秘密级别的《内参》,叫《内参选编》,是从《内部参考》和《国内动态清样》中选出不太敏感的部分内容,16开本48页,每周一期,全年51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科级、军队营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括退离休干部),及建有总支部以上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党员负责人,都可以订阅。这个资料很容易就可以获得。
至于吃瓜群众,《参考消息》知道不?与《人民日报》社出品的《环球时报》,并列为爱国群众两大红宝书。
不要笑,在1985年之前《参考消息》不允许个人订阅,单位订阅需要有《介绍信》的。
关于《参考消息》也有两个小知识:
1、“参”“考”“消”“息”这四个字,是分别从鲁迅的多个手迹里找出来,拼成的词。
2、《参考消息》除了大家报摊上买的这个版本之外,还有司局级以上阅读的《参考资料》,俗称“大参考”。
至今,《参考消息》还是国内发行量第一的日报,阅读量更是达到2000万人次/日,价格公道量又足,是招商加盟的必备良药!
二、被玩坏了的“内参”
第一次被笑喷了我的,就是CCTV里冒出来的“XX酒”。
一个中年男子,与外国友人接见会谈以后,坐在汽车里拿张纸忧国忧民,镜头切转端着酒杯,最后站在大海边等着浪拍。
这个酒其实很不错,只是国内知道“XX”意思的人太少,广告创意有些曲高和寡。
国内更常见的段子,则是打着“能给中央写《内参》”的公关骗子。
或者,PS个《内参》图卖保健品之类的江湖骗子。
这些玩法,明眼人是比较能一目了然的,可笑程度大于危害程度。
不过像大搜车这样,假以“《法制日报》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这样的独立二级机构名义,包装宣传其赞助的商业文稿,欺骗性则大得多。
一家以卖车为幌子的高息放贷公司,竟然制定出个《汽车金融合规指引》,还堂而皇之的通过媒体向社会推销,这是演黑色幽默话剧么?!
三、怎样写《内参》
新闻记者有三个职责:采写报道、反映情况、群众工作。
反映情况,就是指的“写《内参》”。
写《内参》时要首先注意核心要点:《内参》的读者比较特殊,阅读人数少,但决策影响大;头条机会少,不喜看长文;所以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特点,写作者要包括三个原则:
1、真实、准确、客观
由于《内参》是供领导同志参阅的,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所以与一般刷流量、刷点赞的文章相比,起到的影响会更大。
所以,《内参》内容要交待清楚信息来源和出处,对于涉及的数字、人名、地名、单位等基本信息都要核对;对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要全面、客观的反映。
这样的文章,有利于领导做出判断,就是投稿到自媒体平台,也能成为10万+爆款!
2、一事一报、重点突出
每篇次撰文,只针对一个话题,专题撰文,全面深入。
这样的行文,便于领导做批示,也便于吃瓜群众做代入。
3、文风朴实
写《内参》就是写汇报,核心就是事实写清楚,让领导(读者)自己去分析和判断。
惜字如金,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在写《内参》时,有个观点至今还在商榷讨论,没有权威性的定论,就是:《内参》作者该不该在文章里表达自己的操作性建议。
一派观点认为:写作者只是事实的记录者,应该由领导(读者)自己研判和决策;
另一派观点认为:写作者作为一线亲历者,更了解和熟悉情况,特别是对周边有关专家、学者等进行了一定“功课”以后,并不妨碍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操作性建议,反正最终依然是领导(读者)做最后研判和决策。
总而言之,就是始终把握“向领导汇报”“向读者负责”的原则。
张栋伟向某地领导做工作汇报
展望:从《内参》到《智库》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研究领域的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因此,中国科学院(如国情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如财贸经济研究所、金融中心等)、各部委办、各重点高校属下的研究机构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卷入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工作。
除此之外,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国务院参事室、各民主党派也表现踊跃,纷纷利用其“直通车”的便利向政府高层建言、反映社情民意。与此同时,中央领导人还从各领域特选了一小批所谓“中央直管专家”,作为最高决策的咨询对象。这些与中央保持直接联系的智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当然更大。
除公开发行的报刊外,上述思想库一般都会出版诸如“简报”“参阅”之类的内部报告。这些发行量很小的内参,往往可以直达“天庭”,送到最高领导人的办公室。领导人则几乎每天都会圈阅、批示、转发一些报告。
从国际社会现状,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度增加等因素长期来看,《内参》会逐步去除神秘化,未来将是“智库”的时代。
作者:张栋伟(市场营销专家、资深互联网人士、“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