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欢迎关注
李太白《上阳台帖》纸本,纵28.5cm、横38.1cm。草书5行,共25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
《上阳台帖》前绫隔水上宋徽宗瘦金书标题“唐李太白上阳台”。帖后纸拖尾又有瘦金书跋一段。帖前骑缝处有旧圆印,帖左下角有旧连珠印,俱已剥落模糊,是否宣和玺印不可知。南宋时曾经赵孟坚、贾似道收藏,有“子固”白文印和“秋壑图书”朱文印。入元为张晏所藏,有张晏、杜本、欧阳玄题。又有王余庆、危素、驺鲁题。明代曾经项元汴收藏,清初归梁清标,又归安岐,各有藏印,安岐还著录于《墨缘汇观》的“法书续录”中。后人乾隆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三,后又流出,今归故宫博物院,它的流传经过,是历历可考的。
【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 物象(wù xiàng ) 1.外界事物。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 清壮(qīng zhuàng ) 清新、豪健。
:: 穷(qióng ) 穷尽、终结、尽、完等。
:: 阳台: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有道家“天下第一洞天”之称,是传说中愚公移山之地。在王屋山,唐玄宗为道教宗师司马承祯打造了阳台观,观建成后,司马承祯入主,居于此地至735年仙逝。
《上阳台帖》
李 白
▼
【1】{乾隆楷书题} 青莲逸翰
【2】{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唐李太白《上阳台》
【3】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
【4】 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
【5】 太白。
【6】{宋徽宗赵佶瘦金书跋}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7】 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欧阳玄观。
【终】
书法字帖·联系我们
联系主编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李白《上阳台帖》高清附释文(上阳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