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对分课堂) 引言 “对分课堂”是一种适合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效结合,对教学时间进行了分配,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提供了平台,避免

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对分课堂)

引言

“对分课堂”是一种适合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效结合,对教学时间进行了分配,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提供了平台,避免教学过程中教师独角戏。并且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会随着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使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内分别扮演着“讲授者”“引导者”“评价者”等不同角色,而相对应地,学生则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交流者”、“发现者”,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互学习提供便利,充分优化教学质量。

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

在课堂上引入学生讨论很常见。然而,一般的做法是,教师讲授后,学生随即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展开讨论。这样的“当堂讨论”其实违反了学习过程基本的心理学规律:学生对刚刚接触的新内容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无法展开有效的讨论,讨论过程常常有名无实。

在对分课堂上,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但并不穷尽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讲授把握了章节的基本内容,理解了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课后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内化吸收之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同一内容,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个过程分阶段学习,理解程度逐步加深。

简言之,本堂课讨论上堂课讲授的内容,这样的“隔堂讨论”让学生有备而来,显著提高了讨论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

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高度互动,但因为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对分课堂对班级规模没有限制,大班、小班教学都可应用。

对分课堂的分析及建议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学生没有发挥余地,趋向被动接受。在对分课堂上,老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通过课堂上老师讲授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在对分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教师角色从覆盖内容、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课下不学习很难参与讨论,缺课也会影响整 组讨论,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有机会同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通过对分课堂生生、师生互动的幅度都大大提升。

对分课堂保留老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不必为吸引学生注意去“表演”,而是回归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上。老师虽然讲得少了,但其地位和价值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我们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大多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滞留在老师怎么教我,我怎么教学生的传统模式上。思想上残留着老师高高在上,我讲你听,我讲你就应该会┅┅。在注意学科特点,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上考虑的少,学生作业、练习不会只是谴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少。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不论各类测试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英语成绩不及格。我认为通过分层教学实验,会让老师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压力,感觉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危害。

其次,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体,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适合本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

此外,分层教学会使学生愿意学习,参与竞争,从而使学习有较大进步。因为分层教学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始尝试参与学习。因此,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我们还会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无意中会忽视“因人而异”的价值而片面地看待后进生的成绩,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指责之辞有可能会让他们丧失所有的学习热情。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切记一条:耐心、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鼓励他们的进步。其他成功的实验证明,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

对分课堂的基本操作

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加上采用即时讨论,缺乏内化吸收过程,讨论效果很难保证。

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每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一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这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称为“隔堂讨论”。

对每一个章节,在讲授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通过单向讲授,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不覆盖细节。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讲授和讨论过程也存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不过不够集中和纯粹。内化类比品味、消化、吸收、反刍、咀嚼,更强调由自我掌控的个体学习。

在讨论环节,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立刻让学生分组,通常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针对教师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做章节总结。对分这个名称是指每次课的时间被对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吸收和讨论交流。

隔堂讨论的三个阶段可以更细地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隔堂的要求不是绝对的,对某个学习内容,如果能够按照这五个环节的顺序去开展教学,而且每个环节都遵循对分课堂的具体要求,就可认为在实施对分教学。

这五个环节都是日常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很多教师会觉得自己的教学过程都有,从而认为对分课堂很普通,与自己的教学差别不大,其实不然。教与学是上千万教师和数亿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育中创造新元素非常困难。对分课堂贡献的是一个模式变革,通过整合创新,把已有的教学元素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产生新的力量。

大学里学生对一些课程不重视或其它课程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在课后不愿或没有时间做作业,所有学习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中小学的副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施隔堂对分的一个简化形式,称为“当堂对分”。当堂对分就是在一堂课或一次课上完整实施五个环节。比如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教师先讲授25分钟,然后给出相关的思考题或习题。学生彼此不交流,进行5分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解答,然后小组讨论8分钟,全班交流7分钟。

对分可以整个学期每次课都用,也可以在其中几个章节中运用,也可以只运用一次, 通过隔堂对分、当堂对分或两者组合使用,非常灵活。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法(对分课堂)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8:07
Next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8: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