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
说到耳朵,它可不光是听声音的器官,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人体的平衡,我们能够稳定站立,行走都离不开耳的功能。耳在医学上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说到“耳石症”,大家可别以为是耳屎太多引起的疾病,平时我们所说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在外耳道内。
可咱们说的耳石,在内耳,是一些密度比较高的碳酸钙结晶,平时待在一个叫椭圆囊斑的平面上,粘的很牢固,就像是公园里的卵石路上的小石头一样,是正常人体生理必需的组织。这个椭圆囊斑住在一个叫椭圆囊的房子里,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个茶壶,茶壶本身就是这个房子,就是椭圆囊。茶壶底好比椭圆囊斑,其上布满了小石子,粘的很牢固,就是耳石。那么半规管哪去了?“C”字型的茶壶把就是半规管,是空心的,但只有一头和茶壶里面相通,另一头表面上和茶壶连在一起,是不通的。这个茶壶没有盖而且是密闭的,里面充满了液体。更奇怪的是这个茶壶有3个茶壶把(3个半规管)。
那么一个不小心,这些石子(耳石)就从茶壶底(椭圆囊斑)上松动并且掉下来一些,变成活动的,跑到和其相连的茶壶把(半规管)里面,这时,人的头位发生变化,这些活动的小石头就受重力影响发生移动,只要它移动,人就会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不适。但仅仅不足1分钟,大多数5-20秒钟就停止了,之所以停止,是因为小石子又移动到了一个位置不动了(沉底了),但只要头位再次变化,再次发作。这些头位变化多为在床上左右翻身、由坐位变为卧位,或由卧位变为坐位时候。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瓶子里面装满水,瓶子底有些石子。如果瓶子安静在桌子上不动,石子也不动,水也不动,这就好比耳石症患者,虽然耳石跑到半规管里面了,但是只要静止不动,人是不会晕的。如果把瓶子突然颠倒,石子受重力作用就会从上沉到下,这个过程就像是耳石症患者发生头位变化等动作,耳石在半规管里面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从而体发生剧烈的眩晕。但不足1分钟,大多在数秒钟5-20秒钟,瓶子里的石子会沉到最下面,再次保持不动,水也静止了,这就好比耳石症患者翻身后眩晕发作不足1分钟后,眩晕就会停止,这说明,耳石在半规管里受重力作用已经沉到底并静止了。但只要头位再次变化,眩晕就会再次发作。
这就是俗称的“耳石症”,它在医学上有个正式的名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简称BPPV。有人会问,这个耳石为啥会脱落?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个世界难题,有学者研究表明,考虑和缺钙、头部剧烈震动、外伤、特殊体位等有关。BPPV还可继发于其他耳部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还想了解更多耳石症的相关信息吗?请持续关注神经科学之“耳石症科普系列”~
作者简介:刘鹏,男,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人民医院眩晕门诊负责人。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助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及验收专家。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深造1年,诊断了我国首例“家族性转甲蛋白相关性眼-软脑膜淀粉样变”,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优秀进修医师”。2015年度获陕西省人民医院“优秀个人”称号;曾兼任韩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开放课题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陕西省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2项;独立撰写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SCI收录5篇。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特别在眩晕/头晕类疾病、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长方向:
1.头晕/眩晕;
2.睡眠障碍;
3.认知功能障碍;
4.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
★出诊时间:
周四下午神内三科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眩晕门诊专科门诊
————————
主编:李锐(主任医师)
————————
谢谢您关注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微信公众平台!
在我们微信平台上输入下面这些词,读原创的有意思的专题!
如、、、、、、、、、、、、、、、、、、、、、、、、、、、、、、、、、、、、、、、、、、、、、、、、、、、、、、、、、、、、、、、、、、、、、、……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