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身处其中,我们有恐惧、有希望、有担心、有感动······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课堂,为了在此期间加强全体同学的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及行为养成教育,我校特推出“讲述抗疫好故事 传播中国正能量”系列专辑,让一个个蒸腾着精气神、氤氲着家国情、喷发着正能量的故事,走进孩子们的视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位耄耋老人的故事。疫情当前,这位耄耋老人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镇定剂,让我们在惊慌失措中看到了希望。
他,就是钟南山。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确实,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做人的风骨,汲取到知识的力量。
1936年,七七事变的前一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时,父亲钟世藩是南京中央医院著名的儿科医生,母亲廖月琴刚从护校毕业不久。虽时局动荡,但钟氏夫妇喜得麟儿,内心依然十分激动。一向不苟言笑的钟世藩,很快就给儿子起好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名字:南山。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沦陷。钟家也被炸成一片废墟,家中片瓦无存,小南山从废墟里被捞出来时,脸色灰白。好在命大,大难未死。随后,全家随南京中央医院转移至贵阳。逃过一劫的小南山,跟着父母在医院长大,打小耳闻目睹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他发现,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关联的。 “那时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钟南山小时候特别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只是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还要难受。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
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钟世藩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钟南山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他始终记着。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钟南山的母亲对他的成长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钟南山一直珍藏着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
“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
“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
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还要制订国家规划。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此时,钟南山已经67岁。
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一时间,“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2003年4月13日,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钟南山被要求参加。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顿时场面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混乱和恐惧之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
也因为SARS,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他的坚持,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到了今天,钟南山已然成了医学界的权威,很多人把他的诊断书都当成了金科玉律。但是,当记者问到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时,他说是学习。因为,他至今为止也会犯错,也有疑难吃不准的病例。甚至,有好多慕名前来的患者都不是呼吸疾病。所以,他现在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其他科的专家一起查房、看门诊。他说,与其他专家一起查房,一是对患者可以诊断的更全面,二来遇到疑难吃不准的病例,可以请教其他科的医生,这样更有助于将自己成为一个全科医生。
这就是钟南山,他曾被誉为国家的脊梁,被媒体赞为“国士无双”,被百姓视为“一面旗帜” 。
孩子们,听了钟南山爷爷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感触,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家长、同学们交流。希望大家从小好好学习,好好学习知识,好好学习做人,做一个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人。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