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911年12月),隆裕皇太后在朝堂上召集了庆王奕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王公贵族及国务大臣商讨国事。
与往常不同的是,隆裕皇太后这次商讨的国事并非如何振兴大清王朝,而是讨论如何让大清朝的宣统皇帝体面下台。
隆裕皇太后含泪看着众大臣,有气无力地说道——
“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既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不必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这段话说完,隆隆皇太后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
“太后,太后…..”
在朝堂上,以袁世凯为首的王公大臣也一同放声大哭起来……
见此情景,隆裕皇太后轻轻地抹去了泪水,略微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太平就好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在养心殿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
从此以后,曾经统治中国200多年的大清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夜深人静,隆裕皇太后倚在窗前,没有半点睡意,她两眼泪汪汪地看着远方,不经意间滚落下一串泪珠……
“我颁布了大清皇帝的退位诏书,我断送了祖宗的江山,我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罪人!”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不进宫,那该多好呀!
隆裕皇太后的思绪飘向了远方,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隆裕皇太后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她原名叫静芬,乳名为喜子,其父是副都统桂祥,慈禧老佛爷的亲弟弟,而她则是慈禧老佛爷的亲侄女。
在桂公府里,静芬过得无忧无虑,她每天除了向父母请安,就是吟诗作画,再不然便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
那个时候的天好蓝好蓝,日子过得好快好快。
转眼之间,静芬长大了,她幻想着自己可以拥有幸福的家庭。
光绪十四年,慈禧皇太后下旨,将自己的亲侄女静芬许配给光绪皇帝为后。
静芬知道了,心里忐忑不安,她明白慈禧皇太后的用意。
光绪皇帝是慈禧皇太后亲妹妹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和静芬是表姐弟关系。
在那个年代,人们都喜欢表亲联姻,他们认为这是亲上加亲的好事。
慈禧皇太后也是这么想的,她觉得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光绪皇帝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能更好的监督已经长大成人的光绪帝。
下旨那天,整个桂公府都喜气洋洋,唯有静芬独自神伤。
她以前进过皇宫,见过光绪皇帝,她知道这个表弟压根就不喜欢自己。
可是,自古以来,君命难违,一切听天由命吧!
静芬闭上眼睛,不再去想什么,作为传统的大家闺秀,她认命了。
虽然慈禧皇太后已经为光绪指婚,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因此宫廷选秀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选秀活动中入选了三户满州贵族人家的小姐,她们分别是叶赫那拉氏. 静芬、江西巡抚德馨家的俩姐妹,还有就是户部侍郎长叙家的俩姐妹。
慈禧皇太后以为光绪是她带大的,理应听从自己的安排。
“皇儿,你中意那一个女孩,就把手中的玉如意交给她吧!”
慈禧皇太后温和地对光绪皇帝说道……
光绪皇帝说自己不敢做主,但慈禧皇太后坚持要他选。
早就内定的事情还要做样子,光绪皇帝很憋屈,自己是一国之君,非但不能亲政,连婚姻也做不了主,真是没意思。
“亲爸爸让我选皇后,那我就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
光绪皇帝拿着玉如意缓步朝前走,他根本没有看静芬一眼,便直接来到了德馨家的俩姐妹面前……
徳馨家的俩姐妹都是美人胚子,尤其是大姐,那美得简直就像从画中走出来的绝代佳人。
光绪皇帝两眼放光,他壮着胆子,想要将手中的玉如意交给德馨家的大姑娘。
“皇帝!”
慈禧皇太后的声音犹如晴天霹雳,将光绪皇帝惊得回过神来,他见自己的亲爸爸用嘴对着静芬嘟了嘟……
仿佛是当头被浇下了一盆冷水,光绪皇帝顿时泄了气,他满脸忧愤,将手中的玉如意恶狠狠地扔给了静芬。
静芬接过玉如意,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不让德馨家的俩姐妹入宫争宠,慈禧皇太后擅作主张,将长叙家的俩姐妹赐给了光绪。
长叙家的俩姐妹笑了,她们没想到自己会入选。
这俩个姐妹入宫后,长姐封为瑾嫔,幼妹封为珍嫔。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光绪皇帝大指将近,静芬忙着在家中学习礼仪。
“也许,进宫时间长了,只要自己礼仪周全,皇上就会喜欢我吧!”
静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弄人,突然有一天,紫禁城里发生了火灾,这场大火烧毁了太和门。
皇帝大婚在即,居然发生了火灾,这也太不吉利了。
京城上下都在议论此事,而桂公府也人心惶惶,静芳呆坐一旁,心乱如麻。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天意吗?
按照清朝祖宗定下的规矩,皇帝大婚之日,皇后坐的轿子必须通过太和门,才能进入皇宫。
真的太和门已经烧毁了,短时间内不能修复,慈禧也觉得很晦气,她下旨让工匠赶紧造一个假的太和门应付一下。
工匠们日以继夜,终于在皇帝大婚前,在原地搭了一个彩棚冒充太和门。
只不过,假的总是假的,既使它造得很真。
坤宁宫内,一对龙凤烛,光绪皇帝面色阴沉,毫无新婚的喜悦。
“我们是表姐弟,可为什么非要做夫妻,这让我多为难啊!”
光绪皇帝哭了,静芬心碎了。
这个洞房好冷好冷……
从那天开始,静芬变成了隆裕皇后,她告别了过去,也告别了欢笑。
光绪皇帝按照大清宫中的规矩,勉强与隆裕皇后住了三天。
这三天,隆裕皇后是怎么过的,无人知晓。
慈禧皇太后千算万算 ,不值天一划,她只是拉来了一对挂名夫妻。
光绪皇帝在婚后从未与隆裕皇后说过一句贴心话,而慈禧皇太后似乎也不待见自己的亲侄女。
也许在慈禧皇太后的心里,这个木讷的侄女根本不像自己,她反而更喜欢机敏的珍嫔。
珍嫔确实很可爱,她容颜秀丽,才思敏捷,很快就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自从德馨家的俩姐妹落选后,光绪皇帝郁闷了好一阵子,现在他找到了新的伴侣,填补了心中的空缺。
在慈禧皇太后生日的时候,瑾嫔与珍嫔加封为妃。
俏丽可爱的珍妃成了光绪皇帝心尖上的人,他们俩人谈古论今,畅快淋漓。
每当这个时候,可怜的隆裕皇后只能远远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恩爱缠绵。
这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
隆裕皇后沉默了,她比以前更忧郁了。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照片看,隆裕皇后大长脸,两眼无神,背有点驼,没有一点母仪天下的风范。
光绪皇帝虽然个子不高,但长相英俊,他怎么可能会喜欢不讨喜的女人呢!
慈禧皇太后对隆裕皇后越来越失望,她曾经严词训斥过自己的侄女,让她负起统率六宫的责任。
隆裕皇后何尝不想负起责任,她乜试着讨光绪皇帝的欢心,可凡事都不能强求,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每天,隆裕皇后都在守着活寡,她的心跌入了谷底,对人生不抱任何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关系恶化,原因是慈禧皇太后对珍妃有了厌恶之心。
光绪皇帝认为这是隆裕皇后在搞鬼,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隆裕皇后对珍妃应该会有些嫉妒之心,毕竟这个女人抢走了她的丈夫,但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隆裕陷害过珍妃。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赢台。他心爱的珍妃被打入了冷宫。
根据慈禧皇太后的旨意,隆裕皇后可以去看光绪帝。
可是,此时的光绪皇帝早己对她恩断情绝,隆裕皇后仍然在深宫里守着活寡。
慈禧皇太后指责她不配做一国之母,光绪皇帝对她恨之入骨。
隆裕皇后孤独一人在宫中举步为艰,她眼神忧郁,瘦得皮包骨头,背更加陀了。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珍妃被太监推入井中,慈禧皇太后在仓促之中带着光绪、隆裕,瑾妃等人一路西逃。
好不容易等到了议和,慈禧皇太后回到了北京。
光绪皇帝依然被囚禁在赢台。而隆裕皇后仍旧守着活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皇太后先后去世。
依照慈禧皇太后生前的旨意,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继大统,年号宣统。
隆裕皇后成了皇太后,她仿效慈禧垂帘听政,并且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原本以为自己做了皇太后就能喘口气,但是此时的大清朝已经风雨飘摇,全国各地起义不断……
隆裕看过书,但长年呆在深宫,又受到慈禧的打压,根本没有什么执政的能力。
辛亥革命爆发了,隆裕皇太后没有办法,当年的八旗子弟已经末落,她只能起用下野的袁世凯。
精明的袁世凯不想保大清,他要翻身做主人。
隆裕皇太后久居深宫,自然斗不过政治老狐狸,她罢免了载沣,掏空了全部的家底。
在袁世凯的一再威逼下,隆裕六神无主,身边又没有人可以商量,最后只能答应清帝退位。
与其斗得你死我活,山河破碎,不如体面下台,这样也能保住皇上及满清贵族的生命。
不得不说,隆裕皇太后这样做是明智的。
只是,断送祖宗江山的十字架太重了,隆裕皇太后她实在是背不动了。
“我自从入宫后,整日提心吊胆,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口舒心饭,一辈子都是一个人,守了一生的寡。”
1913年2月22日,隆裕皇太后在长春宫走完了坎坷的一生,时年仅46岁。
隆裕皇太后去世后,民国政府下令国葬,驻京各国使馆下半旗致哀!
孙中山曾经这样评价隆裕皇太后——
“孝定景皇后让岀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
如果隆裕皇太后在天有灵,听到孙中山对自己的赞誉,不知道是应该笑还是应该哭呢?
现在人们在同情光绪皇帝和珍妃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同情一下终身守活寡的隆裕呢?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