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已经过去1000多年了,但直到现在,它依然被视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在大唐雄师的护卫下,国富民强、四夷来朝,当时的长安成为了东半球的文明中心。然而这样一个威名远播的帝国,却在十几万叛军的功击下被打得支离破碎,虽然八年之后叛乱得以平定,但随之而来的藩镇割剧、宦官专权等一系列顽疾却把这个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这个胡人——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父亲可能是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luò)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南北朝至隋,少数民族的兴旺。到了唐朝,处理与边疆、邻国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向是朝廷大事。安禄山是少数民族,就一直游走在这个领域,积累着自己的创业资源。年轻时的安禄山,是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用今天时髦一点的词讲,就是一个屌丝。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他终于成为皇帝身边最能说得上话的人,比很多太监还强;到后来更有了起兵造反的实力。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安禄山赶紧把自己的铁哥们史思明拉了过来。仕途就从此开始了。
在张守珪手下做事的时候,安禄山表现杰出,史书里用了“行必克获”这词儿,意思就是只要出兵,肯定能打胜仗有收获。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偏将,以“骁勇”称著于当时的军界民间,又认了张守珪当干爹。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唐玄宗更加信任喜爱他。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安禄山是北方的一个胡人头头,因为会打仗,受到唐玄宗的器重,召到宫里。安禄山当然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拼命巴结唐玄宗,而要巴结唐玄宗,当然要走夫人路线,讨好唐玄宗的老婆杨贵妃。为了讨好杨贵妃,安禄山也是蛮拼的,主动表演起舞蹈来。安禄山是胡人,本来就擅长跳舞。在杨贵妃面前,安禄山跳起了胡旋舞。这种舞的特点就是不停转动。
顺便介绍一下,安禄山是个很胖的人,他自己称了一下,有三百五十斤。这种体型按说跳舞是比较勉强的,但没想到,安禄山竟然是个灵活死胖子。转起圈来别有一种风味,引得杨贵妃哈哈大笑。安禄山趁机要求给杨玉环当干儿子。安禄山比杨玉环大16岁,这种要求都提得出来,也是无耻到没朋友了。
经过唐玄宗批准,杨玉环就收了这么个三百斤的大儿子。 天宝六年(747年),安禄山题跋为大夫。他经常委派刘骆谷进宫禀奏政务。安禄山和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担任宰相,朝臣中没有谁敢违背宫廷礼仪,安禄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宠爱,进宫朝见唐玄宗不大弯腰。李林甫命令王鉷好好礼拜,王鉷快步上前弯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禄山这才吓得直喘粗气,腰渐渐地弯下去了。
安禄山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内心则狡黠异常。他的命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师,专以窥测朝廷内情,一有动静则飞马报讯,故范阳虽距京师有数千里之遥,但安禄山对朝廷的情况却了如指掌。他每年除献俘以外,所献杂畜、奇禽、异兽等珍玩之物相望于道,“郡县疲于递运”,安禄山却以之博得玄宗的恩宠。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历史故事——安禄山的发迹史(安禄山)